全国表演团体中有影响的相声演员也就能数出50对,其中活跃的大约二三十对,再拣一拣挑一挑有名气的绝不超过10对,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说相声了;侯宝林大师的《关公战秦琼》、马三立大师的《逗你玩儿》、马季的《打电话》、姜昆的《虎口脱险》到牛群的“领导,冒号”,我们都还记得,不过最近的作品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昨天,本报报道了“侯宝林全部艺术资料捐赠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事,引起读者关注,大家都问现在我们怎么听不到针砭时弊、反映现实,逗乐的好相声了。相声应该说是所有曲艺曲种中最有人缘的一个,但已经有许多年样子灰溜溜,没有光彩———既没有新作品问世,也没有新人涌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都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颇有见地的年轻曲艺评论家吴文科。

“多栖”的相声演员是一专多能,还是不务正业 全国表演团体中有影响的相声演员也就能数出50对,其中活跃的大约二三十对,再拣一拣挑一挑有名气的绝不超过10对,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说相声了。姜昆开网站,牛群先搞摄影后当县长,冯巩演电影,而且还得了电影金鸡奖,就连号称一辈子都说相声的侯跃文演起小品来也是乐此不疲。此外,相声演员中还有当主持人的,弄书法的,煞是厉害。让那些平素瞧不起曲艺包括相声的人不禁慨叹,相声界真是卧虎藏龙。

然而,相声界人士兼做其他行业的经营,虽频频得手又成绩不凡,但面对自身行业一个时期持续低迷与滑坡态势,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而又束手无策。马季前两天在谈到不再收徒的问题(在这里暂不评论是否合适)时,批评相声演员不务正业。吴文科也认为,许多相声演员把相声当成了开拓事业的敲门砖,没有干一行爱一行,一旦说红了就利用相声的名气转投其它更有利的行业。他提醒,相声演员如果成功之后心有旁骛,不再专注于本身的行业,或者知足自满吃老本,则被自己实际上当成“敲门砖”的相声艺术,也会被观众抛弃而淘汰出局的。

“《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红了演员,伤了作者的心

抛开相声舞台长期以来面孔烂熟鲜有新人的状况不谈,单就相声作者的队伍状况而言,多年来更是急剧减员,全国的专业相声作家也就七八位,难成阵势。吴文科分析说,其中有着相声脚本原本难写的因素,比如,即使老舍这样的名家涉足相声创作写过的50多个相声段子都没有成为精品留下来,大作家王蒙写过的相声也没有成活。还有着相声作者培养无门的因素,即使是曲艺学校文科班毕业的苗子,真正成长为相声作家的也不多见。而一旦冒出了好的相声作家,难于留住为相声艺术毕其终身,更是相声行业人气不旺的大遗憾。原因固然多多,但行业内部在“收入”与“分配”上的不均衡,也是影响相声创演不景气的一个十分深刻的现实因素。

吴文科说,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可以凭借某著名相声作家创作的某篇佳作,一年演出不下20场,一年挣下百万元,经数年积累成为富翁;而相声作家因这个相声作品获得的稿酬连几千块钱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要求创作这个名篇的相声作家一味去做奉献,而置这种“投资入股”与“利润分成”的不公现象于不顾。多年前“《十五的月亮》,十六元”,是描述歌曲创作劳动和价值得不到真正尊重和体现的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这类伤心之事,同样构成制约相声艺术发展繁荣的直接原因,许多相声作家无法因相声创作体现自身经济价值而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纷纷改行创作电视剧。

光有演员,没有本子,相声是如何也繁荣不起来的。如何让相声作家有创作的心气,是关心相声艺术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急着“等米下锅”的相声演员们共同需要思索和解决的大问题。

相声市场巨大,但没有科学教育支撑的相声无法发展

相声市场巨大,这里有两个例子。中央戏剧学院成人教育部今年开学将开办“中国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冯巩主讲;中国戏曲学院成人大专部也开办了一个曲艺大专班,他们都看中了相声的市场,但这种处在没有合格老师、合适教材的办学状况,极有可能虎头蛇尾。

对此,吴文科说,过去曲艺演员投师习艺,尚需三年工夫,现在许多曲艺演员虽然也有师承,但却名义多于实际。在艺术传承逐步走向科学化的今天,传统的个体性师徒教授,以及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曲艺当代艺术发展。放眼中国其它艺术门类,大都有属于各自人才培养的相应教育体系,有些如戏剧、美术、音乐等,光高等院校就有多所。而要全面提升曲艺从业人员的修养素质,激活他们运用前辈艺人和曲艺理论工作者的成果指导自身创演的自觉性,惟一而且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是要取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的支撑。只有国家、社会以及相声个体的投入,也才会有产出———大量好作品的问世。

在全文的最后,还得代表观众问一句,相声还能把我们逗乐吗?我们期待着能让我们乐一回的好相声。 北京日报 徐雪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