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王红是梨园行里的一段传奇,因为她而立之年才正式入行,却速生成才,15年间获奖无数,更是在2013年拿下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平调落子剧种的领军人物。更难得的是,河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出身的她,自从进入平调落子这个天地,15年来甘守清贫,始终不离不弃,为这个地方剧种的发展全力以赴。10月13日,当记者在石家庄青少年宫会堂见到正在为晚上演出排练的王红时,马上被那音韵悠长的唱腔所吸引,不由得对这位“半路出家”的梅花奖获得者心生敬意。
说起来,王红与平调落子结缘是在2001年底。那年她接受邯郸电视台导演、平调落子老演员赵郸的邀请,在邯郸市平调落子戏剧春晚上反串了一段《红嫂》选段《炉中火》。“在那之前,我几乎没听过平调落子。不过,一学这段戏,就觉得很喜欢这个调,感觉很亲切,也很有味。而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的老师们也觉得我的演唱很像名角武鸿凤老师。后来,武老师亲自约我,问我想不想跟她学戏,我当场就答应了。2003年我正式拜师。”王红向记者回忆了自己最初与平调落子结缘的情景。
《桃花庵》是平调落子的传统剧目,也是武鸿凤演了一辈子的戏。“武老师那段‘春和景明紫气来,不由人触景生情意徘徊’,一开口就能倾倒全场观众。”王红回忆说。
作为自己学的第一出整本戏,王红唱《桃花庵》是为了一个承诺。最初,王红唱平调落子只唱那段《炉中火》。有一次,邯郸市心连心艺术团送文化下乡,一位老太太听完了还想听她唱《桃花庵》,可王红不会。老人十分失望,叹惜说:“哎!现在会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着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王红暗自下定决心要唱好这出戏。
对于戏剧的唱念做打,有一副“金嗓子”的王红唱、念不成问题,做和打还真费了一番功夫。30岁的人,每天压腿、下腰,累得腰酸腿疼。她白天练功,晚上听平调落子的录音带,反复听、反复琢磨,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早晨醒来耳机还在耳朵眼儿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红终于学成了这出戏。当她再把那位老太太请来听戏时,老人高兴得不得了,一再说,又能听到这出戏,心愿了了。
“大多数地方戏都有浓浓的地方色彩,那是一方人对于一方水土的眷恋,也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我从那位老人身上看到了地方戏的魅力,也坚定了传承平调落子的信念。”王红说。
15年的戏剧生涯,让王红对平调落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15年来在平调落子的舞台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的努力,看到了普通群众的热盼,也感受到了它的美,它蕴藏的文化力量。很高兴能在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上,看到这么多地方剧种焕发出勃勃生机。”(河北日报记者 梁韶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