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邦和妻子是许氏戏曲盔头的第三代传人。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许振邦非常痴迷于制作戏曲盔头,妻子张春玲也是心灵手巧,在公公许宝亭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以及丈夫许振邦的具体指导之下,掌握了祖传盔头制作的全部手工秘技。二人夫唱妇随,这戏曲盔头一做就是几十年。他们的儿子有时间也会和二老一起做。这门古法手艺,在许振邦和老伴儿张春玲两位老人手中,又传承了三十余年。这也让津门许氏盔头,成为了梨园戏曲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提起戏曲演员扮相中华美艳丽的“冠盔巾帽”,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而这些精致的顶戴,在梨园界被统称为“盔头”。而与制作盔头的许振邦老两口聊天儿,总能让人产生“此能人巧匠只应古时有”的感觉。在戏曲盔头制作行当里,天津的许氏戏曲盔头有一号。

张春玲介绍说,想要完成一个盔头,至少要经过设计样子、刻活、掐丝、合里儿、刷红土、沥粉、贴金银箔、点翠、成活九道工序。刻活就是用纸板刻下盔头上所需的图样;掐丝就是将铁丝按照刻活的花纹进行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合里儿就是把铁丝加到盔头边缘的夹层里,有些男性角色,盔头要加一层纱,更耐用,刷一层氧化铁,可以保护盔头的胎型,耐用;沥粉就是让图案增加立体感;贴金箔(银箔)是增加盔头的华丽感,符合角色身份;点翠是用天蓝色的布料,给盔头贴上颜色,起到装饰作用;安装饰品是最后一道工序,即把各种饰品分别安装在盔头上,完成整件作品,最后成活。

“制作戏曲盔头是个吃功夫的活儿。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动手能力要强,对色彩要有一定的认知,可以根据角色身份来搭配盔头上图案的颜色。一个丞相的盔头需要一个星期完成,如果制作一个凤冠,则需要20天的时间。”张春玲说,当然,也有时间比较短的盔头。一旁的许振邦介绍说:“一般的软螺帽用家常布料制作就行,两天左右就可以完工。如果保存得当,盔头可以保存很久。“夫妻俩各司其职,张春玲画图样、点翠,做些细致活儿,许振邦则负责刻活、合里儿等力气活。

许振邦从18岁起,就和父亲许宝亭学习盔头制作。做了几十年的戏曲盔头,许氏盔头早已名声远播。如今许振邦和张春玲仍在制作盔头。一般客户拿来样子,夫妻二人一看便知如何着手制作。他们的手艺已经烂熟于心,精进无比。做了几十年盔头,那些趁手的钳子、刻刀、剪子等工具,也跟了夫妻俩几十年。许振邦用的刻刀是自己做的,很顺手。许氏戏曲盔头的制作技艺,制作过程完全靠手工完成,耗时间,又不能批量生产。最难的,就是这手艺需要下苦功夫,得坐得住,吃得苦。老两口希望能够把这个手艺多延续些时间。许氏盔头被批准成为天津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遇到有心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把祖传的技术传下去。(赵秋艳)

(摘自 《每日新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