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与貂蝉》是当今最红的一出叶派小生名剧,溯其源头是出自王(瑶卿)门的一出旦角戏。
当年王瑶卿创造了“花衫”的旦角新行当,形成了唱做兼备,文武不挡的艺术风貌。为对“花衫”进行剧目建设,他依据明代王雨舟的传奇《连环记》,参照清宫大戏《鼎峙春秋》编写了一出表述吕布与貂蝉故事的三国新戏。戏以貂蝉为主,吕布为辅,在整体艺术构思上,为貂蝉设计了“拜月”的唱、“小宴”的做,“大宴”的歌舞穿插,“梳妆掷戟”的体态多变的表演,充分发挥了“花衫”行当的艺术特色。剧名也就定为《貂蝉》。
当年最先演出此戏的是著名花旦筱翠花,由于戏路不太适合,演了没多久便停演了。后来王门弟子的新艳秋、杜丽云、王玉蓉、李玉茹,以及言慧珠等多位名旦演出《貂蝉》一戏,但她们都没把此戏演得很红,影响也不太大。
40年代中期,叶盛兰建育化社剧团以小生挑大梁,急需编排出自己的小生大戏以供演出,《貂蝉》是其所选演的剧目之一。为定出他扮的吕布在戏中的地位,剧名改为了《吕布与貂蝉》。戏中的吕布在念、做、身段工架方面均有发挥余地,只是缺少唱工的表现,没有正式的重点唱工的表现,没有正式的重点唱段,以展示其高超的演唱功力。为此叶盛兰把传统小生唱工名剧,《白门楼》缀补于后进行连演,可是两戏情节相距较远,有衔接不紧之感,随后便在“小宴”一场增设了一曲“吕布表功”的[西皮三眼](俗称[娃娃调])的唱段,以弥补原戏吕布的唱工不足。这段唱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吕布见到貂蝉,自我夸耀的轻浮神态,又精心设计了华丽多姿的唱腔,既合人物心态,又富欣赏性,一唱而响,成了叶派小生的名段。从而,叶盛兰的《吕布与貂蝉》就很少再接演《白门楼》了。
叶盛兰的《吕布与貂蝉》越演越红,特别是十年浩劫之后,叶盛兰的哲嗣叶少兰继承叶派衣钵,就是以这出《吕布与貂蝉》而崛起,更使这出戏成了叶派小生的标准代表作。当今宗叶小生演员学演的第一出戏是《吕布与貂蝉》;学叶派唱腔者第一个唱段是“吕布表功”的[西皮娃娃调]。
叶派小生名剧《吕布与貂蝉》,就是这样由王门的旦角新戏《貂蝉》嬗变而来。

(摘自 原《梨园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