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是我国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是,后来在“贬曹颂刘”的正统观念支配下,把他视为“奸雄”。在戏曲舞台上,更是将他当作“反面人物”。在他的脸上涂抹着大白脸,使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反感。
其实,古代有很多以曹操为故事题材的戏剧,并没有丑化他的形象。例如,元曲中郑德辉的《三战吕布》,曹操就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戏中颂扬了他的足智多谋,给人很好的印象。还有《刀劈四寇》、《三出小沛》等剧目中的曹操,也都不是反面的人物形象。明代的《义勇辞金》,对曹操则着重写他的爱才美德,心胸宽阔,豁达大度,很具有人情味。尤其是,清朝的曹寅所写的《续琵琶》,更是对曹操作了正面的歌颂。将他在政治纷争中,对故朋的深厚友情,描写得颇为感人。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生于清顺治年间。从小聪明好学,当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后来,长期担任江宁织造,还兼任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和校理扬州诗局的差使。多才多艺,尤其喜爱戏曲艺术。不仅蓄养家班,经常演出。还自己编写出《北红拂记》、《虎口余生》、《太平乐事》等剧本。而,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出《续琵琶》。
众所周知,《琵琶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则诚所编写的一出名剧。它写赵五娘与蔡伯喈夫妻离别重逢的传奇遭遇。内容曲折,感人至深。而,《续琵琶》则是以蔡伯喈与蔡文姬父女一生的坎坷身世,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故事是写蔡伯喈之女文姬,许配给董祀。当时,王允笼络吕布,杀了董卓。蔡伯喈对此有所感伤,王允知道后,将他定为董卓一党,收入监中问罪。文姬得悉后,仓皇出逃。结果,在半途中,又被匈奴所掠。在番营中,苦度岁月,愤作《胡茄十八拍》,诉说怨忿。多年以后,曹操追念旧友蔡伯喈,便命曹彰,率领重兵,来到塞外,胁赎文姬而归。剧中曹操起兵声讨董卓、迎驾许都、铜雀台大开盛宴等情节,并写他重视友情,胸襟宽阔,完全将曹操作为正面人物处理。后来,郭沫若先生写的话剧《蔡文姬》,就是写的这个故事。
(摘自 《戏曲艺术》杂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