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昆 口述
卫明 整理

我最初给周信芳同志配戏,是在1912年,那时我刚11岁。
那时是在上海的老天蟾舞台,就是后来的永安公司七重天的底层,也就是现在的华侨商店。
那年周信芳同志19岁。他已经在用“麒麟童”这个艺名了。他起先是学谭派,常演的剧目以谭派戏为主,如《扫雪打碗》、《金榜乐》、《桑园寄子》等等。我给他配演娃娃生。
著名的前辈花脸演员冯志奎特地把谭鑫培请到周家,给周信芳说《桑园寄子》和《金榜乐》。这两出戏,周信芳是得到谭鑫培亲授,得到他的真传的。
由于周信芳的嗓子不好,唱谭派戏不很相宜,后来他就更多的学汪派、孙派。
周信芳的戏路宽,不限于唱老生。武生戏如《连环套》的黄天霸、《溪皇庄》的楮彪等。他也常唱。
周信芳自小家境不好,花不起钱,请不起老师,只能看戏偷戏。他第一次北上,从烟台演戏回上海以后;曾经和马德成、苗胜春、王金元、李琴仙结拜为异姓兄弟。周信芳年岁最小,排行第五。他的黄天霸就是向马德成学的。
周信芳还受到著名黄派武生李吉瑞的影响。李吉瑞演戏以狠著称。周信芳的表演中的富有狠劲,就有李吉瑞的影响。《薛礼叹月》和《凤凰山救驾》是李吉瑞的代表作,这戏后来周信芳也常演,不过有他自己的创造。
我第二次给周信芳同志配戏,是16年以后,我27岁。还是在老天蟾舞台,我正式唱小花脸了。那时周信芳已经名气很大,艺术上更加成熟,上海的观众都亲切地叫他“麒老牌”。
他学得更多,演得更多,革新创造也更多。他学了三麻子的徽调戏《扫松下书》、《徐策跑城》以及红生戏。更从潘月樵、夏氏兄弟的革新创造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也从他们那儿懂得了配合时代的新潮流,懂得表演要有人物,有真实的感情。有个老生演员叫彭桂山,不出名,可是做工很好,《四进士》等做工老生戏很拿手,周信芳也向他学。后来《四进士》经过周信芳多年的演出、加工、提高,成为麒派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宋土杰》。
那时周信芳已经与小杨月楼合作,演出连台本戏《封神榜》,共16本。而他当时最出名的戏是《投军别窑》。其中的“三姐不必泪双流”等唱段,家喻户晓,很多观众都会哼,就像在这以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样。这出戏他是从小孟七(孟小冬的大爷)那里学过来,又经他的创造。虽是一出小戏,却非常精彩、动人。一开始的起霸、带马、上马,不但显出他的靠把功夫,更显出他表演的特色和创造性。上马的身段,在一个[垛头]里,左手耍宝剑穗,右手耍马鞭,做得又好看,又带劲,又帅又冲。在寒窑里嘱咐王宝钏时连说带做的表演,夫妻分别声情并茂的对唱,最后抽剑斩断马缰绳,一连串的转身,突然站住亮一个侧身的相,把少年夫妻难舍难分,以及薛平贵的英雄气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拍案叫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周信芳编演了《洪承畴》、《明末遗恨》,反映出他的爱国思想。《明末遗恨》选材不恰当,说明他当时的局限性。他那会儿子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但当时是想配合抗日,宣传抗日。
1932年,他组成“移风社”,第二次北上演出。我也和他一起去了。

(摘自 《周信芳艺术评论集·续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