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京剧团的京剧《襄阳米颠》,无疑是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的一匹“黑马”。12月4、5日,《襄阳米颠》在逸夫舞台上演,剧场里笑声、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很多“大跌眼镜”的专家议论纷纷:想不到在鄂西北还有这样一个小小京剧团,竟排出了如此“让人乐”、有文化底蕴的好戏。
笑料让人联想现实生活
看惯了板着面孔说教的京剧新创大戏,上海观众一见到笑料不断、喜剧风味浓郁的《襄阳米颠》,都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除了“米颠”之外,宋徽宗、蔡京等人物都透着喜剧因素。如蔡京有两个学生,一个说上海话,一个说广东话,由于语言差异而笑料不断。记得全剧有一个很搞笑的场景:当宋徽宗上场时,奸臣蔡京竟挥舞双手指挥一群太监大唱皇帝的赞歌。看着像周星驰似的“耍宝”,让观众有很多对现实生活的联想。“正剧喜演”,让《襄阳米颠》留住了剧场的观众。
主演声腔既姓京又创新
《襄阳米颠》中,米芾不仅是个大书法家,更是一个“石痴”:洞房花烛夜拥石砚而眠;评论书法时竟忘形地坐上了龙椅;夫人刚刚交出石砚保了他的性命,他就同审判他的宋徽宗以襄阳大头菜配御酒,对饮起来。 痴到顶时是为颠。主演孟祥宏以老生为基础,融入大量丑行和小生的表演,塑造了“既丑又生”的米芾形象。舞台上的米芾,因为“颠”,所以表演上常有些略带夸张的一惊一乍,特能逗乐观众。如米芾用“土味浓郁”的襄樊话念白:“襄阳的大头菜再配上小黄酒,那叫一个爽。”唱起大段的二黄、反二黄时,孟祥宏嗓音脆亮宽厚,声腔既“姓京”又创新,既好听又传情,老戏迷们也可过足戏瘾。
巧妙人物链戏剧有冲突
戏剧要有冲突,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这两年的新戏,很多以“淡化戏剧冲突”作为创新的旗帜。
《襄阳米颠》设置了巧妙的人物链:徽宗和米芾既是君臣,又是书画同道;米芾与蔡京,是同窗,后来又是敌人。宋徽宗很想获取米芾收藏的“研山”,因此戏剧冲突强烈:蔡京从举荐米芾,妒恨米芾,到利用“研山”蓄谋陷害米芾,有关米芾生杀存亡的矛盾冲突层层推进,扣人心弦。
米芾和蔡京,一个纯净如水,一个不择手段,两种文人,因追求不同、品行不同而命运也不同。观众在自己身上都能看到蔡京和米芾的影子。
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官方网站上,有一项“金奖民意在线调查”,《襄阳米颠》以32.8%的支持率暂时高居榜首。(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