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梁俊杰赠琴京胡演奏家尤继舜传佳话

人们自古以来都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赞美人间知音之情,在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也有感人的琴与知音的故事。昨天,来自河南的京胡制作者梁俊杰先生千里迢迢赶到上海,赠琴于心目中的大师——上海京剧院著名京胡演奏家尤继舜老师。“尤老师,你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把中国的国粹发扬下去。你的琴声要更悠扬,让全球人都知道!”昨天,在衡山路尤继舜老师的家中,梁先生操着河南味的普通话,激动地握着尤老师的手说。

专程来到上海

梁先生与尤老师的相识,多亏一位摄影爱好者王先生的帮助。12月3日,王先生在福州路上偶遇询问邵逸夫舞台如何走的梁先生。交谈下来,王先生发现,他和梁先生同是京剧票友,就主动给他引路。梁先生告诉王先生,他有个夙愿,想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京胡送给著名的京胡演奏家——尤继舜老师,但又苦于投石无门。
热心的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通上海京剧院的电话。通过京剧院演出部的老师,梁先生顺利地和尤老师通了电话。电话里,尤老师爽快地和他约了见面时间和地点。

称赞琴音不错

12月4日下午,尤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排练。到了约定的时间,梁先生试探地走进剧场,轻声问:“哪位是尤老师?”一个梳着背头、气质高雅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上来和他握手,“握着他温暖的手,我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梁先生说。尤老师端详他的胡琴,然后立即操琴演奏起来,在座的同行都赞叹此琴音色不错。梁先生满心欢喜。
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他们家制造京胡的第三代传人,制作京胡已有16个年头。他此行上海,每晚住在天津路一个40元一天的小旅店里。他也有自己的京胡工作室,但不是以此赢利,而是通过这个平台广交琴师、琴票、京胡爱好者及收藏者。

探讨京胡制作

尤老师拿起梁先生制作的京胡,欣喜地对记者说:“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海马’。”仔细端详这把京胡,很是精致,深褐色的琴筒,修长的担子,在略微弯弯的琴头部位有明显的竹节环迹。“无论从工艺还是音色上看,这都是一把相当不错的琴。”尤老师评价说。随即,尤老师投入地拉了一段《二黄原板》,清脆纯美的琴声飘荡在房间内…… “你在琴的这个部位再处理一下,以后琴弓来回运行时就不容易断弓毛了。”尤老师指着琴筒的尾部看似随意地说,梁先生连连点头。尤老师说:“虽然我和你是两种行当,但谁也离不开谁。”两人端详着胡琴,兴奋地继续探讨着……(李玮;张敏敏)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