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案头的工作,仔细地品位着这几位名家的《贵妃醉酒》,油然而生一种境界,那精湛的表演,似乎把我带入了那遥远的年代……
或许是我最早接触的花旦表演,所以对花旦的表演比较偏爱,说实在的,因为不了解这个戏的内涵,我最早是不喜欢这个《贵妃醉酒》的,现在只依稀记得早年看杨荣环先生的表演,那大段的唱就足以令人折服了,繁重的表演更是让观众痴迷,可惜没有珍惜那杨先生很少露演的机会,现在只能靠淡淡记忆的回味来领略杨先生的风采了。当时雷英在天津青年京剧团的时候,有时贴演这出戏,因为得到杨荣环先生的亲传,所以也也很出色,但给我记忆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漂亮,当时也是看看热闹而已。
真正品位《贵妃醉酒》而被它折服的时候,是在整理这些戏曲资料的时候,偶然得到梅兰芳先生1956年日本演出的该剧实况,当年,梅兰芳先生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组成了他历次出国不曾有过的强大阵容,带着中国人们的友谊去访问日本,为日本人民演出,梅兰芳当时已经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的每次演出都是非常的投入,台下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古朴典雅的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时代。由此而想写一篇关于《贵妃醉酒》的文章了,只因为这出戏是中国京剧历史上难得珍品,所以下笔觉得很沉重的,如今面对着这已经搜集到的几个《醉酒》,反复地欣赏着这诸多的名家的表演风范,揣摩着这醉中表现的一种凄凉的美。
曾见吴小如先生著文说“《贵妃醉酒》有最早三种路数:余玉琴、路三宝和载涛。梅兰芳和筱翠花都是遵循路三宝的路数,后来各自又有所发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早年的《贵妃醉酒》表演和唱词都很不文雅,梅兰芳逐渐改革了,所以现在的演出,不论宗那派,都以梅派的唱和表演为基础的,融和了本派的表演程式。
梅兰芳先生的《醉酒》给人的感觉就是雍容华贵,他的一出场,就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十分靓丽,一下把观众都吸引住了,梅先生的特点就是善于抓住观众。接下了的唱也是突出了雍容华贵的特色,犹如中国工笔国画,古朴典雅。或许是晚年的关系,但觉得梅先生的表演有些去繁就简了。
筱翠花的《醉酒》主要是突出的“醉”,因为他主要应工花旦,所以他的《醉酒》是“踩跷”唱的,虽然花旦应工,但他的这出《醉酒》完全是按正旦的路子演出的,那繁重的身段表演,只能靠想象和从“筱派”弟子陈永玲身上来领略了,陈永玲的《醉酒》是“梅派”“筱派”结合的,早年他也是“踩跷”唱的,只是晚年因为身体状况而改了,但从他繁重的表演中,依然可以领略到昔日的风采。陈永玲的《醉酒》亮相要比梅兰芳逊色些,他的出场虽然也是按梅派的路数,但表情似乎有些呆滞,给人的感觉好象是早就知道了或预感了皇上今天不能来了似的。
李开屏《醉酒》的出场,也是十分靓丽,銮架摆出后,她以一个轻盈的步伐出场亮相,面带喜悦,整衣服宽带,把要见君王的迫切心情表现了。那“海岛冰轮”唱的很平稳,不时流露出一种喜悦和那“三千粉黛宠一身”的娇嗔,让你感觉很生活化。
《醉酒》最宏伟的出场还是夏华达的,他有很气派的场面,先是上以宫娥太监为主的“仪仗队”,宫灯、香炉等一应俱全,满台的光耀,然后上真的“凤撵”,一声“高裴二卿响帘侍侯”撵帘轻起,露出贵妃尊贵体态,端坐撵中,雍容华贵,一副悠闲的姿态。慢慢走出,一身孔雀毛的斗篷,无不显露皇室贵族的气派。这种演出方式是大陆从来没有见过的,接下来的“海岛冰轮……”的唱,也是宗梅派的方式,不同的是他采用了集体舞的方式,也就是说,在他表演的时候,始终有四个宫女在四周陪伴起舞,煞是好看。
关于夏华达先生。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随请教了明原兄,他介绍说:“夏华达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他在美国出生,在中国长大,解放前就曾以华达之名在北京唱戏,也曾受教於王瑶卿先生,因为他的特殊出身,文革时曾关过多年,80年代初期又以“反共艺人”之名到台湾,演过《醉酒》、《红娘》、《散花》等,他会画佛像,听说现卖画为生。”
从内宫到百花亭,贵妃欣赏着一路上所见所闻的景物,无不令她赏心悦目,看到皎洁的月亮,想到自己要见到宠爱自己的皇帝了,一股高兴难于言表:“恰便是嫦娥离月宫”我认为李开屏和夏华达的处理最好,李开屏是用喜悦的神态唱出这一句的,符合人物的此时心情,而夏华达的则是宫娥一起围拢过来,香烟缭绕,贵妃妩媚地在漫舞,似仙女下凡般,后面的“好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广寒宫”李开屏用了模拟的下台阶、转身等动作表现了寂寞嫦娥的心情,暗示了贵妃那虽被宠爱但也内心空虚的现实,这就是高明处。
李开屏的这出《贵妃醉酒》是当初在王瑶卿先生极力推崇下,请了当时已经70多岁章小山先生传授的,关于章小山先生,我查阅了一下资料,记载很少,只是根据李老师的回忆简要的说一下,章小山绰号“一撮毛”,他曾经是王瑶卿先生的弟子,曾经多次随王瑶卿先生进宫演出,细心揣摩宫廷嫔妃的生活,把它溶入到戏中,所以他的《贵妃醉酒》特有内含,也特吃功夫的,李开屏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期间,深得章小山先生真传,所以她的《醉酒》也很见功夫,刻画人物非常细腻。你看:“玉石桥斜依把栏杆靠”李开屏先用碎步走出过桥的姿态,然后扭身、手臂张开,稍停顿一下,扭身、扬臂、打扇、甩袖,再扭身亮相,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满堂的掌声,一直是这个动作唱出“那鸳鸯来戏水”给人感觉在看玉石桥下的鸳鸯戏水的景象,看到“金色鲤鱼水面朝”,又一个叉腰扬臂观看和翻身飞舞及扭身的动作,表现了水中鲤鱼欢快的样子,也显露了贵妃兴奋的心情,听到雁来了的时侯,她先是背影的身子一动,扭身似追逐,扬袖亮相,抖动扇子,轻移碎步,边移动边唱,扇子越动越快,直到“长空雁啊”的“啊”字巧妙地用了一个高音止住,“雁儿飞”一字一个动作,感觉到虽是小小的舞台,却似广阔的天空,李开屏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声音甜美,扮相俊秀,她的声音高而不散低而不闷,此情此景此音,难怪连长空雁也“闻奴的声音落花荫”,真的是给你一个“这景色撩人醉”的美妙境界!贵妃来到百花亭,一个背影一把扇子,轻轻摇动,漫漫行走,把一个娇宠的贵妃此时陶醉的心态都表露给了观众。

本贴由戏迷知音于2003年6月01日16:35:4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