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浪花”小戏展演带来的思索
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钱江浪花”现代小戏创作大赛已近尾声,自11月25日以来连日上演的节目让专家欣喜不已———浙江的现代戏创作终于树起了一块“里程碑”。
浙江省的小戏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辉煌,各个剧团携带着一出出短小精悍的现代戏游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诞生了以《两兄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也培养了胡小孩等剧作家,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小戏凭借短、平、快、多、省的特点广受大众欢迎。80年代后期开始,小戏受小品等娱乐样式的冲击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且浙江以女子越剧为代表的地方剧种大都擅长表现传统古装戏,一批编演现代小戏的优秀剧作家和表演人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退出了舞台,浙江省的现代小戏创作渐渐归于沉寂。
这次“钱江浪花”现代小戏借第九届戏剧节之东风给我省的戏剧舞台注入了活力,重塑半个多世纪前的辉煌。展演期间,演出剧场人气旺盛,戏票成了抢手货,演出场场爆满,观众的年龄层次也分布均匀,甚至有不少在杭旅游的老外自掏腰包来看戏。这些结构精巧的小戏用传统的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用戏曲形式解读浙江,弘扬了浙江精神。这些小戏在表现手法上也吸收了很多现代元素,为古老的戏曲注入了新鲜血液。如有着700年历史的新昌腔调借此次参演的小戏《海选之后》,使这个几乎杳无声息的剧种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京歌剧《圆月之约》在京剧中融入了现代表演元素,用激情四射的踢踏舞和富有现代节奏的电子音乐共同协助表现现代网络文化,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通过这几天的展演,浙江戏剧界新人蕴含着的巨大能量也得以彰显。在入选比赛的23个节目中,主创人员几乎都是新手,《梨子熟了》的编剧吕灵芝、导演支涛都是刚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新人,《护士日记》是浙江“小百花”著名演员黄依群首次执导的作品,《圆月之约》由“梅花奖”得主翁国生执导……他们对现实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摆脱了传统戏剧形式的桎梏,带给观众的是耳目一新的享受。一位吴大伯的话道出了观众的心声:“现代小戏一点不比传统戏差。”
现代小戏展演为浙江省现代戏的创作开了个好头。许多戏剧专家认为,重要的是要防止这种繁荣景象昙花一现,让现代小戏常驻舞台。现代小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比古代戏更能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关键是要注意研究大众欣赏口味,选择好的题材,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说教,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宣传。(实习生
林秀贝,记者 王婷)
(摘自 《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