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让人赶到杭州,要王星记扇庄精制一柄湘妃竹折扇。扇的两面裱褙上金箔,并绘上色调艳丽的牡丹,典雅华贵,与剧中人身份相得益彰。舞台上,梅兰芳将此扇用得出神入化,即使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微末细节,也一丝不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演到贵妃"把栏杆靠"这个动作时,只见他用右手指轻轻拈开扇子,并伸过左手将扇子慢慢打开,颇能体现贵妃高雅的神情。事后有人问他:"只用一只手将扇子打开行不行?"梅兰芳摆摆手说:"千万不要用一只手将扇子使劲甩开,这样气派不大。"

演"醉酒"穿的自然是贵妃服装,长袖时时遮住双手,不少微妙的动作便常常靠"扇子功"来表演。中国人看了心领神会,一些外国人看了,心里不免有点纳闷。一次在美国演出,下场后,一位老太太跑到后台,拉着梅兰芳的手看了又看,说:"你两只手生得不宽不窄,不长不短,不肥不瘦,指尖不尖不秃,皮肤又白又嫩,真是好看极了!我要求你以后演戏,改穿短袖,使你那美丽的手,永远露在外面,好让人看见!"

一次,梅兰芳在《千金一笑》中饰晴雯。这出戏的主要情节与一柄扇子有关--宝玉为博晴雯一笑,任其将扇子撕破。锣鼓响了,那主要道具--扇子却还未送到。梅兰芳便从抽屉里取出一把两面空白的折扇,乘兴泼墨,一幅艳丽的牡丹顷刻便出。戏唱完了,扇子也撕破了。卸装时,他想把扇子带回去留作纪念,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气得他再演这出戏时,都用空白扇子撕。不料几天后,那把扇子又回到他手中,只是扇面已经过"加工",他画的牡丹不见了,扇面题满了诗文。原来,他的一位朋友爱其笔墨,乘其不备,将扇子"偷"去了。

梅兰芳平日喜欢收藏扇子,家中藏扇数以百计,其中大多是湘妃竹折扇,惟有一把是绢面纨扇。此扇系1924年5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平看完梅兰芳演出的《洛神》后亲手所赠。扇上有泰翁的即兴题诗,用毛笔写着孟加拉文和英文两种文字。1961年,纪念泰戈尔诞辰100周年时,梅兰芳取出此扇,请吴晓铃和石真两位教授将扇上的题诗译成如下隽永的白话诗:
亲爱的,
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的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
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