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梁冠华以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炮打响,把积蓄多年的才华尽情施展四溢之际,我注意到他的“东家”———北京人艺,这个曾给新中国话剧提供了无数经典范本,培养了几代话剧人的被公认为行业内“老大”的剧院如今已陷入两难境地,吃老本抑或创新,两条路都离不开一样———人,能够继承人艺独有风格并能使之发扬光大的人,也同时记起人艺似乎是有自己培养人才的优秀传统,而且在90年代以前屡试不爽,仅以梁冠华这一拨儿为例,除他之外,还有宋丹丹、王姬、杨立新、冯远征、郑天玮、吴刚等等,哪一个不是红透了半边天的风云人物,又有哪一个不是身怀绝技呢?在他们以后,人艺不再办学员班了,而从正牌大学分来的专业人才里,大概只有徐帆、陈小艺、何冰显山露水,可以说人艺现在的中坚还是学员班的天下,由此似乎也可得出一个结论:人艺不自己培养演员恐怕不行。所以当我刚听说人艺又要办培训班之际,心里一阵激动兴奋之后,不禁有了窃喜夹杂着谢天谢地的感觉。

人艺的历史我们不必多讲,贡献也有目共睹,而现状却又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光说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人艺上演的剧目就有六七十个,演出场次3000多场,观众人数约300万,上演剧目中绝大多数为新创剧目,亦有新经典出现,如《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红白喜事》等等。1992年《茶馆》告别演出之后,北京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们逐渐告别舞台了,加上影视及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话剧走向了落寞,人艺虽坚守阵地也有新作旧品不断演出,但观众越来越感受到人艺风格逐渐远去,人们看人艺的戏也由曾几何时的“必修课”变成了惯性使然。老艺术家们一个个离去更让人感到人艺的危机四伏,人艺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大青衣,有谁能再现朱琳的大家风范呢,舞台上只是耍濮哥、徐帆、梁冠华、冯远征、吴刚等几个人,逢戏必上锻炼机会自然多,但非积累深厚似乎很快便会枯竭,现在的用人方式很有些“破坏性开采”之嫌,也从另一个方面让人感到人才的匮乏和断档。

再办培训班的消息此时传来,意义确实非凡,但此次却与前不同。人艺自 1958年以来,办了六届演员训练班,并与中戏合办了表演系“八七”班,现在活跃在人艺舞台上的骨干多出于此。在断档十几年之后,“人艺艺术培训中心”的挂牌又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虽然它是三产行为,职能也不再单一,也不是专为人艺培养人才,但老艺术家们的倾囊相助还是让大家不由得遥想当年,也不由得滋生出希望。人艺艺术培训中心12月即开始招生,它或许能成为人艺新面貌的开始曲。北京青年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