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姚宝林是红透海南,享誉广东、广西的民间盲艺人。一把普普通通的八弦琴在手,他竟弹唱得令人称奇叫绝。直至今天,在海南,姚宝林仍保持着举办个人专场演唱会和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
幼年失明,墟上听戏成奇才
万泉河畔的岭底村是姚宝林的家。老祖宗给姚宝林留下了一座古屋,可他的童年却多灾多难。1950年,姚宝林出世,两岁时,一场大病使姚宝林双眼失明。7岁时,姚宝林知道自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可是家乡附近没有开设盲人学校。当年,墟上流行留声机,一出出琼剧,经留声机的播放,使姚宝林听得如痴如醉。那年春节,父亲从卖猪的收入中挤出一笔钱,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送给宝林。宝林如获至宝,整天收听琼剧。这回,他听一句,学唱一句,久之,《张文秀》、《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红叶题诗》等10多部琼剧,他都整部整部地唱了出来,特别是生旦净末的行腔曲调,他模仿得原汁原味。 顾盼神飞,街头小试惊看客 1960年,县里开办了一所盲人学校,父亲带上他报了名。盲校里一把破旧的八弦琴成了他手中的心爱之物,从早到晚,他抚着八弦琴丁丁冬冬地练个不停。一天傍晚,南门影剧院前围满了人。原来是一个外地人在此卖艺。一曲终了,姚宝林走到那位老艺人面前:“让我也弹唱一下好吗?”“你行吗?”不由他分说,老人拿着一把八弦琴就往宝林的手里塞。“献丑了。”姚宝林坐在椅子上,正了正身子,调试了几下音,手指一弹,立刻就令人感到是个内行。琴声响起,姚宝林弹得如怨如诉,如泣如诉。大家凝神再看宝林,只见他乱发飞扬,引吭高歌,中气十足,一摆头,一压调,一弹指,莫不潇洒自如,顾盼神飞,把一群人都看得呆了,听得呆了!
一曲终了,姚宝林凝然不动,最后一个音符在他的指间环绕盘旋。大家惊异得悄悄地议论着:这个看似貌不惊人,着一身普通布衣的盲人,实则身怀绝技,弹唱一流,真是难得的人才啊。
宝岛内外,巡演成功展绝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27岁的姚宝林宣布正式出山,打出“一个盲人的琼剧团”的牌子,第一次到琼山县东山墟演出,引起轰动。当晚,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华看了他的演出,赞叹不已,鼓励他到海口市工人文化宫演出。他第二天就抵海口。谁也没有料到,姚宝林的首场演出才演了两个节目,就被观众如雷的掌声打断。两个多钟头的演唱,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手掌拍麻了。
“瞎子唱戏”的消息很快成为海口市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当时,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只付给他每场演出费80元,但门票收入最高达7000元。一连13个晚上,文化宫内座无虚席,很多人还从琼山、澄迈等县赶来一睹他的风采。
从那一年开始,姚宝林带着一把八弦琴和一支口琴,走遍了海南的黎村苗寨、工厂农场。几年时间,他成为海南家喻户晓的民间盲艺人。此后,姚宝林跨过琼州海峡,到广东的雷州半岛、佛山、汕头等地举办个人演唱会,一时盛况空前,享誉南粤。在佛山,他连续演出一个月,场场爆满,最多一场观众达3.5万人。有此战绩,姚宝林一鼓作气,挥“师”挺进广西桂林、阳朔等地献艺,同样赢得了观众如潮水般的掌声。
1989年3月,海南省残疾人艺术团成立。姚宝林成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兼演员。他忘不了,终生忘不了,艺术团成立演出的第一场,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许士杰等省领导前来观看了艺术团的演出。许士杰对他的弹唱绝技赞叹不已。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海南观看了姚宝林的演出,也称赞他是“一个奇才”。
奔走乡间,琴声缭绕志不移
随着电视的普及及多元化文化的蓬勃发展,几乎一夜之间,使无数的民间艺人失去了观众。海南省残疾人艺术团也逃脱不了市场淘汰的命运。姚宝林重返乡里,弹琴唱戏成为他排除孤独的娱乐活动。他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经有关部门的许可,他奔走乡间。自从盲校毕业后,村中一名老中医鼓励他学习中医,学习针灸、按摩等知识与技术。除了音乐,中医便成为他另外的生活乐趣。在那位老中医的指点下,他大胆地涉足到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去。
姚宝林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努力与耐性铺就充满艰辛的自学成才之路的。如今的他,诊脉、针灸、拔罐、刮痧、采药、炮制,样样精通。这些年来,找他看病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因了行医的收入,他的家庭生活也有了改善。“说句老实话,我还是十分留恋唱戏生涯的。”姚宝林说,“每当行医归来的时候,我就拿琴出来弹唱一番,否则,心里总觉得空了似的。”平日里,一有空闲,他就走村串户,或到墟上为老百姓弹唱。《三个代表闪金光》、《博鳌亚洲论坛盛会在咱市召开》等琼剧曲目,既结合当前形势,又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去年以来,市里、镇文化站经常有演出任务,他总是踊跃参加,从不计较报酬的高低。
姚宝林说,无论明天是怎样的日子,他将痴心不改地为自己的“琼剧团”继续唱下去,并且与他所钟爱的八弦琴厮守终生。 (王路生何雁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