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申报工作将向现实题材和原创剧目倾斜,对民营剧团优秀作品一视同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可望成为国家的重点艺术创作生产基地

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验收工作日前已经过半,新一年度精品工程申报工作又将开始。9月14日,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申报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进入有规律的良性循环。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透露出的信息表明,政府文化部门在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变具体微观指导为宏观导向调控,并逐步完善管理机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指导舞台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2002-2003年度精品工程的实施当中,30台初选剧目得到了所在艺术院团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地区都成立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文化部精品工程办公室向初选剧目所在剧院团投入了资助经费,资金总额达1830万元,地方资金投入则在2000万元左右,总体上超过了文化部规定的一比一资金配套。各地院团充分尊重专家评委的修改意见,又从实际出发,在做好艺术论证的同时,注重市场论证,对30台剧目都进行了深度加工修改;各地院团还充分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集中艺术优势,邀请有实力的专家加盟,同时,也加紧培养自己的人才。目前,精品工程的首轮验收工作已经过半,从专家们对已看过的剧目的反映情况来看,所有剧目的艺术质量与水平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修改加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最终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10台剧目,将于2004年元旦前后在北京举办展演活动。
作为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征集优秀剧本和音乐总谱,由精品工程办公室采取竞标或推荐的方式提供给具有实力的院团排演,这项工作也在顺利进行。截止到目前,应征剧本已有200多个,11月前后将由专家推荐、领导小组审定,由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精品工程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精品工程办公室与中录电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俏佳人音像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联合制作10台精品剧目的DVD、VCD等音像制品,还有电影制片厂主动表示愿意将精品工程拍摄成影片。
陈晓光首先对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表示满意,对参与精品工程的各地党委、政府和艺术院团、专家评委表示感谢,并对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申报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筛选。初选剧目的艺术品种和题材不平衡,地域和剧团分布也不平衡,还有一些好的作品没能申报上来,要从实际出发,逐渐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把好作品挑选出来。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力量举办的院团的艺术作品,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剧团将会越来越多,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政府对他们也应当加大扶持。第二,申报剧目要严把艺术质量,新创作的作品在未经观众检验之前,不要急于申报。要进行科学的艺术品种的分析,掌握一定的申报策略,扬长避短。第三,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做好剧目申报之前的专家论证和市场论证工作,为以后的加工修改和市场开拓打好坚实基础。第四,严格把关,特别在演出场次上,要防止弄虚作假,防止一切不正之风。第五,做好申报时期的宣传,把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文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上的一件大事。
结合首轮精品工程的实施,陈晓光对进一步做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关于艺术精品的艺术生命力问题,陈晓光特别强调,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所推出的剧目,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够流传下去,这是决定精品工程命脉的大问题。如果精品工程所推出的剧目,大部分像人们所批评的那样,评上以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精品工程就难以为继。李长春同志提出,文艺作品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当前重要的艺术创作指导思想,也是艺术作品保持生命力的基础。从2002-2003年度的30台初选剧目来看,历史题材作品较多,现实题材作品较少,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扶持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多演出是舞台艺术保持生命力的主要手段,精品剧目的演出至关重要,不演出,再好的作品都不会留存下来。一方面借助精品工程强有力的东风,形成规模演出,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开拓演出市场,最大限度地把精品剧目用演出的形式让更多的观众得以欣赏,在人民群众心中打下印记。
关于精品剧目的艺术质量问题。所谓艺术精品,一是能异地共赏,异时共存。二是创新,艺术精品应该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创新之作,是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原定5年50部当中要有15台以上的原创剧目,但是从第一个年度的30台初选剧目来看,并不乐观。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艺术表演人才,但我们还缺乏振聋发聩、黄钟大吕那样的巨作、力作。为此,精品工程将对原创作品实行倾斜性政策,培养和扶持艺术家的原创精神。无论是实验性剧目、探索性剧目还是其他样式的新创作作品,都应当有他们自由驰骋的天地。
关于精品剧目的市场竞争力问题。陈晓光特别强调,李长春同志提出的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艺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要求我们的艺术产品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而人民群众又是市场的消费主体,所以,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二为”方向和“三个代表”要求是统一的。没有观众、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在确定入选剧目时,要特别强调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将精品工程的剧目放到市场中去煅造,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使精品剧目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艺术作品。
关于精品剧目的生长环境问题。陈晓光认为,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生产环境,主要包括院团建设和队伍建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打造剧目的同时应注重打造名牌艺术院团,建立各艺术品种的生产基地。具有代表性,并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也可以成为国家的重点艺术创作生产基地,代表国家水平;同时精品工程的实施也推进了各地院团的内部建设和机制体制改革。其次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艺术人员社会保障,明确政府重点扶持方式,提供良好的艺术创作生产条件等。
陈晓光最后指出,要借文化体制改革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这两股东风,使入选精品工程的院团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包括减免税收、建立社会劳动保障体系、明确政府扶持方式,使院团的实力更加强大,品牌更加亮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一定会为艺术发展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增添勃勃生机。
云南省副省长邵琪伟参加会议并致辞。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主持会议。 (徐涟)

(摘自 《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16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