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是颇难工的角色,然而在近年来的舞台上颇走红,比从前的地位高得多了。叶盛兰有一个时期居然有挑大梁之势,实在是一种变局。从此小生的地位似乎提高了,大家拼命去改学小生。然而真正出色的倒并不多。
依照我的看戏经验,小生有三类:第一类是老辈如程继先、姜妙香、金仲仁,这是元老派。元老派有一特点,即古色古香式。程继仙不必讲了,现仍活着而仍上演的姜妙香,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化妆,是并不像现在的时髦小生那样雪花膏涂得一塌糊涂的。脑门涂一点红,看那样子,颇与唐代壁画上的“美人”画相类。第二类则是现在红得发紫的所谓时髦小生如叶盛兰、高维廉等。这一批人也有一个特点,他们大抵多是由旦角改行而做小生的(姜妙香也是),所以脂粉之气未除,使人看了大约有点木兰之感(正巧叶盛兰有一出《木兰从军》是颇叫座的)。第三类则可以俞振飞为代表,他是昆曲票友出身,虽然现在能动《岳家庄》,可是我仍喜欢他的昆戏,到底别有风格。北方有白云生,是弋阳腔名小生,也颇佳,但与江南俞五相较,到底缺少那一点书卷气。而这种书卷气,在现在,大约是不会再存在于新人之中的了。
程继仙我听他的时候,已近暮年,使人看了恻然。有名的《群英会》也非特加四十元不肯舞剑,所以我始终位欣赏其舞剑。然而周公瑾的脾气,他描写得的确是最好的,两条雉尾活勾出了周郎的性格,一般评家多欣赏其能将两根雉尾在头上竖立,又含在嘴中之狠状,不免落于皮相。但是这些我觉得也是古代舞剧的一种失传的技巧,似乎也不必以其“无聊”而痛斥之。
最妙的是金仲仁,此公痴肥,倒应与程砚秋配戏,然而他却是常常帮荀慧生的。鄙人在平听戏,常坐第一排,每见金君雪盆大面在台上歌舞,唱到悲哀处,咧嘴大哭,殊不胜其滑稽之感。荀慧生也已老了,远看虽仍容华婉好,但在台前一观,也是“脸若银盆”、“眉如漆扫”,只能照北平人的作风,闭眼听戏了。从此我听戏怕坐第一排,然而来沪以后,第一排也不可得,往往坐在二三十排以外,这在看老伶工如梅程的戏时,倒还不失为一好处。

(摘自 《旧戏新谈》)

本文写于上世纪40年代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