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体厅、三亚市委宣传部出品,海南省歌舞团及其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创作演出的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在广西南宁为其第二轮巡演画上圆满句号。
舞剧《黄道婆》对不少观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十年前,省歌舞团就创排了这一剧目并以此收获多个国家级奖项;十年后,当全新编排的《黄道婆》再度亮相国内舞台时,它在舞美、舞蹈方面的提升也让人们看到了海南文艺十年来的变化发展。
舞剧《黄道婆》《东坡海南》、歌舞诗《黎族家园》、琼剧《海瑞》……近年来,海南省艺术院团通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高水准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既为海南争光,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也为百姓文化生活添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精良制作的文艺作品在“永葆生命力”方面仍有些欠缺。作品往往是在创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较为密集的演出,随后便暂告一段落。
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而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其旅游业不断前进的动能之一。如此一来,能够拥有几部经久不衰的文艺佳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能丰富本地群众文化生活,释放社会效益,也能够成为海南旅游业的文化招牌,创造经济效益。
佳作频现 好作品难变身好产品
能够有一台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演出对于转企改制后需自负盈亏的院团来说当然是好,但实际上,将一部登上大舞台的艺术作品转化为能够与市场精准对接的常态作品并非易事。
这两年,旅游演艺在国内大行其道,《长恨歌》、张艺谋印象系列等实景演出颇受好评,那么这些海南的文艺精品可否朝此方向发展?
“比赛演出时的观众群与旅游演艺时的观众群会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与重新编排。”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海口市艺术团)董事长蒙麓光说,但这并不是转化中的难点,主要的难点在于与市场进行对接:在怎样的场地驻场演出,在什么地方驻场,这些都需要一番详细的论证。不仅如此,单靠院团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将作品推向市场的,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
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副团长胡海兰告诉记者:“旅游演艺项目是需要天天演出的,但对于一个公立专业院团来说,除了这样的驻场演出,我们还需要完成其他各种演出任务,演员们也需要基训排练的时间。此外,景区的多场次重复性演出长期下来也会让演员们超负荷工作,忽视自身专业上的提高。我们也正在寻求二者间的平衡,来解决这些问题。”
让大戏“落地” 本地院团积极探索
早在2016年《东坡海南》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后,知名制作人、文艺导演王康宏就曾说,这部作品做些减法可以走得更远。
回顾海南这几部作品,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举全团之力,特别是在演出人数方面。动辄近百人的团队无论在哪里演出都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不能长期驻场演出,那么其成本不容小觑。
在阵容上、剧本上稍作减法,让作品从大型演出转型为精致之作,并以此流动起来,这是王康宏给出的建议。
在他看来,对于诸如《东坡海南》这样的大制作可以采用“一鱼两吃”的做法,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IP(知识产权)效益最大化即以同样的素材内容创作出大型舞台版本和适应流动演出或驻场演出的旅游演艺版本。
虽然对于院团来说发展旅游演艺存在不少客观限制因素,但省内几家院团也在积极探索之中。与企业合作是院团打造旅游演艺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器”。今年年初省民族歌舞团就与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民族歌舞团未来将有望参与到华侨城在其三亚项目中的旅游演艺项目。
海南省琼剧院根据《海南省“十三五”时期琼剧发展传承规划》的相关要求,也在培养创作、演员等各方面人才,让传统戏曲得以在文化多元的潮流之下创造文化与经济效益。
内容取胜 向精品看齐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今年8月在北京观看过全新版本的《黄道婆》后,曾谈到他对文艺精品的定义:“判断一个剧目是不是精品,要依据异时、异地两个标准,即无论时隔多久演、在哪里演若都能做到一票难求才是真正的艺术精品。”
显然,同样是留得住、传得开,旅游演艺与经典佳作间存在着差异。前者依托旅游资源,重在整体氛围包装;而后者更多是依靠内容取胜,往往具有更高艺术造诣,这两者是不同的艺术体验,但都可以拥有高票房。国外长盛不衰的音乐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等都可视为“经典”之代表。无论在哪里演出、何时演出,都是一票难求。
除了世界巡演,《猫》《歌剧魅影》等经典之作也有在纽约百老汇、伦敦莱斯特广场等地常驻,欣赏它们成为不少游客的必选行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经典作品也成为了旅游文化产品。
故事情节、舞美效果等诸多因素让这些作品成为以内容取胜的艺术精品,海南文艺工作者又能否依靠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出这样的作品呢?
“这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海南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说,海南省歌舞团创作团队也在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希望能够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既有旅游文化特色同时又带有高端文化品质的作品。
如多位院团负责人表示,好的故事脚本、整体素质较高的创作与演出人才、成熟的观众群体以及城市整体氛围等都是塑造一个富有艺术生命力作品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海南广大文艺工作者们正积极探索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多方协作,才能汇聚更多优势资源,为海南打造出一部部具有竞争力、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记者/尤梦瑜 实习生/罗雯)
(摘自 《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