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年轻演员演周瑜,我发现他演得特别像叶少兰,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演周瑜。”前不久,全国各地26家京剧院团、 82名青年演员在2019 “炫彩青春”京剧联盟院团暨京津冀优秀青年演员交流展演活动中上演了9场70余出传统京剧折子戏,谈到青年演员的培养和成长,甘肃省京剧院艺术总监孟庆波道出了院团面临的困境。

“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部戏编剧、导演都挺好,可是满台的演员没有几个能担得起来的,再好的作品,演员担不起来也是枉然。”孟庆波说,国家和地方都鼓励创演现代戏、鼓励创新,老一辈艺术家可以在扎实的基础上谈创新,年轻演员底蕴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传统戏都没演好,怎么创新?怎么演现代戏?“像我这一辈演员,还见过真正的好演员什么样,比如一出《群英会》 ,我知道好的呈现能达到什么水平,现在的年轻演员缺少老艺术家指点,大部分学戏依靠看录像、视频,这对于京剧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不告诉你,那个字你都不知道怎么唱,那个转身你也不知道怎么转。他们需要明白,老先生是怎么创作的这出戏。”

在《中国京剧》编辑部主任封杰看来,目前年轻演员普遍重视学戏但不够重视文化学习,“徽班进京的‘徽’字是什么意思?手眼身法步的‘法’字怎么讲?没有文化,对剧情和唱词就不理解。要告诉年轻演员艺术是审美不是娱乐,演员在台上演的是人物不是某一个流派,吸引观众的也是人物不是流派,有些演员唱着唱着出离人物,去耍腔了,这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

“老一辈艺术家说,到了什么年龄演什么戏,比如《失空斩》 ,老生演员到50岁才能驾驭,现在很多年轻演员20岁就演大戏,他们真的会了吗?演得对吗?未必。”封杰表示,一出戏好像什么年龄都能演,但怎么演得饱满丰富又是另一回事。“像《白蟒台》 ,马连良的戏,以前的唱腔很有讲究,现在很多细节都丢失了,就是普通的唱,以前坐都是盘腿坐着,现在坐在板凳上,演得太舒服了,很多精髓没有了,美就没有了,让观众看什么?”

传统戏拿不牢,演出机会又少,是很多地方京剧院团青年演员共同存在的问题。重庆市京剧团团长张军强反映,一些专业院校在教学时,年轻人这个学期跟一个老师学,下个学期换了一个老师,又教别的戏,每个学期学的都是“半出戏”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主任赵丽说:“年轻演员从专业院校毕业以后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院校输送给院团的人才就像半成品,还得磨练三五年才能登台。年轻演员需要在舞台上历练和摔打,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艺术家指点,这些条件是院团目前缺乏的。”赵丽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院团在不断推出新戏、现代戏,年轻演员传统戏根底不牢,就拿不起新戏。“我跟年轻演员说,一切创新发展要遵循艺术规律,必须在老戏的基础上,老戏唱不够数,就别提在哪方面能有建树了。”

“年轻演员很不容易,在大团里轮不上演出,像我们这样的小团演出又少。”孟庆波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惠民演出多了,像“周周演”等活动,给年轻演员提供了舞台,他们可以多演一些传统戏。“年轻演员要多演戏,谁比你好你跟谁演,不给钱都演。小时候先生教了很多,我以为自己听懂了,后来到了40岁,我才知道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应该是什么样,演员需要靠演出不断历练。”

各地院团为帮助年轻演员多演出,也想出一些办法。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北京京剧院把演员分为几个梯队,包括领衔主演、剧院中坚、青年领军、魅力新星等,每个梯队都有不同的演出任务,包括节庆演出,“每周一星”演出,还有进校园、个人专场等。除此之外,北京京剧院从2011年起举办“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要求每个年轻演员承担一出大戏,今年已是第十届,将召集前九届参与过“魅力春天”的演员集中展演,这些活动在促进演员成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贵阳市的“方舟戏台”2017年开通了戏曲网络直播,贵州省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介绍,一年365天,“方舟戏台”天天晚上有戏,线上线下吸引了数千万观众欣赏,目前正在探索增加下午演出时段,“方舟戏台”需要什么戏,贵州省京剧院马上排练,积极为演员寻找演出机会。

针对演出机会不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法,是要以演出为主导,“政府补贴到观众,以此来拉动演出,通过演出拉动整个行业,这个方法在各地推广,演出市场会越来越好” 。傅谨表示,应该把院团看作一个经营性演出单位,而不是仅仅看作一个剧目创作单位。社会效益的考核要把演出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因为社会效益必须通过演出实现。“一个剧目好,没有人看,就实现不了社会效益,越多人看就越能体现社会效益。传承也是一样,把戏传到身上了,观众看不到,不能让老百姓赏心悦目,那么传承是为了谁呢?”傅谨表示,从有关部门到各地院团,都亟须实现从只抓创作到重视演出的转变。

“理想的成长环境应该是让年轻演员有舞台演出,有好老师教,有好演员合作。”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表示,给年轻演员创造这样的环境,除了各地院团各自探索,还需要“炫彩青春”这样的平台,让全国的年轻演员汇聚一堂,交流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尤其武旦、武生、武花脸、丑角等行当,在现代戏中很少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这样的平台给了他们展示、磨练传统技艺的空间。”

作为“炫彩青春”的承办方,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则奇表示,各地院团需要共同探索,积极建立机制,实现院团之间走马换将,让演员多“走动” ,不仅要让本地观众认识他们,也要让全国观众认可他们,更进一步,达成院团之间的异地交换演出,实现演员、平台的共享。(记者 怡梦)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