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位唱裘唱得很红的演员,凡高腔长腔不免要十分卖力,固而青筋外露摇头晃脑。
我所见裘本人的戏,只影片《秦香莲》和《群英会》,发现裘在高腔长腔时并不靠摇头晃脑来用气使力。比如“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哇”一句,裘只在唱时侧身轻蔑地看了陈世美一眼,并未有别的举动。
我喜欢裘派的这种内敛的威严,这种不动声色的气势。因此有点儿不习惯无缘无故的摇头晃脑。记得曾有一次看《大保国》,徐延昭最后有“功劳簿无有国太令尊”,演员拔高唱“无有”两字时可谓使了吃奶的劲,头摇的像卜楞鼓。接下来的《探皇陵》中“见皇陵不由臣珠泪交流哇”一句的“见皇陵”及尾字“哇”更是有暴血管的危陷,真让人捏把汗!当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时,我竟能看到演员脸谱下得意的笑容。
我想,唱裘派的高腔,只要用气合理,是不必这么声嘶力竭哗众取宠的。而裘派十分讲究剧中人物的“情”,通过声腔和动作表演的是人物的“情感”而不是卖弄声势。
方荣翔先生曾演《刺王僚》,其中有个名段,唱词是这样的:

列国之中干戈后,弑君不如宰鸡牛!
虽然是弟兄们情义有,各人的心机各自谋。
兄昨晚得一梦实少有,孤王我坐置在打渔的一小舟。
见一个鱼儿在那水上走,口吐着寒光照我的双眸。
冷气吹得难禁受,高叫声渔人快把舟来收。
只吓得孤王我就高声吼,回头来又不见那打渔的小舟。
醒来不觉三更后,浑身上下冷汗流。
这样的机关我解也解不透,御弟与孤解根由。

这段唱,方荣翔唱得峭拔干净,声情并茂。动作准确而幅度很小,如“虽然是弟兄们情义有”一句,方唱时轻晃臂膀,这是做给旁人看的,仿佛说:我是有情有义的人啊。而唱“各人的心机各自谋”又微探身,用手点指姬光。而“只吓得孤王我就高声吼”的高腔时却不动声色,就像是心有余悸的恐慌,而“回头来又不见”突将节奏放慢,而后一口气连唱“打渔的小舟。醒来不觉三更后,浑身上下冷汗流。……”这样的突变节奏在裘派的反面角色中屡见不鲜,这种大幅度的声腔变化巧妙的代替了形体的夸张动作,因而更令人回味无穷,掀起听者心潮。
《刺王僚》的最后,姬僚有一句翻高的唱:“忽闻一阵香风透!”。方荣翔确是摇头晃脑了一番,这一“透”字翻了两次气势不减绕梁三日。此句我再没听过这么痛快的。而那夸张的摇头晃脑不正是姬僚的见鱼而失态的表现吗?不正是他大意被刺的原因吗?看来,这还是戏中人物的需要啊!
我想唱裘派时的摇头晃脑,要有人物的充分需要作根据,否则不是用气的方法不对,就是一谓的卖弄了吧。裘派的那种举重若轻的内敛气质不是比夸张的摇头晃脑更能打动观众的心绪吗?

本贴由裘迷于2002年7月24日00:25:27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