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段时间天天晚上要在枕边放一台小录音机,听着杨宝森的《文昭关》入睡。 熄了灯,一切都沉寂的那么楚楚动人,记得恰逢月明,那淡淡的,银色的月光沁过纱窗把门外秋叶上的簌簌凉意倾泻在房间里,窗外月移花影,树栖雀鸦,床前录音机里杨宝森的"一轮明月照窗前"。不知为什么那苍凉,低沉的吟唱,非但没打破这美好的宁静,反觉得为这个深秋的夜晚凭添了静谧,我舒意的微闭着双眼,靠在床头。如果说这样和谐致远的夜晚,还有什么躁动的话,就当属我那颗贪婪,尽情享受这一切的心了,一颗在凝固中流动的心。
不知为什么,一开始那如月般清凉的心渐渐的淡去了,在后花园里那个孤愤的灵魂中,我的心怅然的不能自拔,我告戒自己不要老这样沉迷与这个本不该属于我这个年龄的怀旧情结中,但是,刚当我筑起高高的感情围墙时,杨宝森一句无限悲怆的"愧煞男儿不丈夫"就像洪水一样冲开了围墙的大门,渗透进我思想的全部。我筑起的围墙再次崩塌了,我想算了吧!就再一次去撞击那虚幻凄美的历史人物的情感洪水,和我那敏感的心潮,汇合,交融……
一个在临潼会上举鼎问天下的英雄,竟也投国无门,申雪无路,沦落在茅舍中独自嗟叹,这个逃亡中的男人对月的感叹,是他内心抗挣的最强音,这样的哀伤,这样的激愤,在一轮明月下,在一盏孤灯里,竟也传递给我是如此的鲜明,如此的厚重,如此的慑人心魄。
我下意识的摸摸放在外面的手臂,冰凉的。不知道伍子胥夜宿后花园中是否也感受到秋夜的寒意?我想他的心一定是灰色的,正如那一片片杂乱飘散的叶子一样,在风中只有无奈和感伤!这种无奈和感伤源于昨日残酷的梦,而到今天晚上反复咀嚼这个梦时,却难以令人入睡,在杨宝森的演唱中,我已被"甘洌水润"所传达出的思绪所缚地沉醉不已,谁还会承望亲临昭关去感受这段历史往事呢?
可就在前不久,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我得以到昭关旧迹一游,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历史上的昭关就在安徽含山县城北,驱车前往,离县城15华里的路程,座中巴车只需一元五角就到了,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离开了县城的喧嚣,走进了众山绵延的环峰中,山下坐落着零散的人家,我望着窗外,想着:说不定有一间屋子就是东皋公的家。生活在这样的田舍人家,当是惬意的!那位扁鹊先生的弟子如不是在庄前庄后闲逸的游玩,就不会遇见伍子胥,天下的事就是这样的巧合,正如我今天站在昭关的面前。
昭关耸立在道边,这里有一座大砚山,一座小砚山,两山对峙,双峰直立,怪石狰狞,古树叁天,这两山之间就像刀斩斧劈一样,切开一个缺口,缺口两边悬岩峭壁,寒气逼人。抬眼向上看去,只见一线开天,十分险峻,在这个缺口上就建起了昭关,真是鬼斧神工,险关天成,一夫当关,万拂莫开。
当年伍子胥是从郑国向东南方向走,经过陈国,蔡国(安徽)到和州,再渡长江入吴,按此路线途中必要经过昭关,当时的昭关是楚国东北方的一个边关,过了昭关,便是吴楚两国接壤的中间地带,我看到的昭关上就有"雄居吴楚"四个大字。
据史书云:楚平王早料到伍子胥要过昭关,便时先安排了右司蓬越率大军驻守关上,难怪伍子胥一筹莫展。这座巍峨的城楼用大块的石砖砌成,肃穆而凝重,那道城门远远望去黑沉阴冷,像是惯于噬人的怪兽利口,我抚摩着那斑驳的城墙石块,石壁啊,我用心灵与你对话,你听的见吗?在这里,你见证了二千年前的风雨,你聆听了后花园中的哀鸣,何不倾诉与我?你又为何这样的缄默,让我怅然的矗立。我走进城门,仰视着圆形的壁顶,我坐下,不由得唱着:"谁知昭关有阻拦,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满腹的含冤我向谁言……"门道里环绕着声音的共鸣,消失在石块的痕迹里。
我从左边的石阶登上城楼,上面坐落着伍相祠,想必是后人重建的,门口有一副对联,仔细看其实是一首七言:
雄邱复耸壮新天,
史话千秋传善美。
伍相重光昭古鉴,
心碑百世举忠良。 [丙子秋月 蒋道义撰]
我推开两扇木门,"咯吱"一下,阳光急迫地穿过身侧照在这尘封的屋子里,一座伍子胥的雕像耸立在面前,他双眉紧蹙,目光炯炯,右手执卷,左手扶剑,身材魁伟,看着远方,目光中透出坚定而无畏的信念,我仰视着子胥,在他面前我是那么的渺小。
雕像旁是一副楹联,[祁家振撰 彭城后人 张翰书]
上联: 诚然千古须眉 败楚破越强吴 昭史辉煌今不减
下联: 最是一身肝胆 拜相殉国为神 过人英烈昔无多
这副对联,38个字,很具全的概括了子胥的身世经历及后人的褒扬思想,我想后人所景仰他的就是"败楚破越强吴 "的信念和"一身肝胆 拜相殉国"的气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如金般的理念得以了延续,诞生在人民中的艺术文化,也默默的禀承这一切。
走出伍相祠,在城楼的一角,堆放着数块石碑,上刻着历代文人凭吊昭关旧迹的诗词,我录了两首:
竭伍相祠 明 高启
地老天荒霸业空 曾于青史见遗功
魂压怒涛翻白浪 剑埋碧血起腥风
鞭尸楚墓生前孝 扶目吴门死后忠
我来无限感慨事 尽在越山烟雨中

夏夜过昭关 清 张大于
触热无心爱晚行 一山才送一山迎
风由远树丛中出 月自孤峰缺处生
渴借悠泉穿石磴 倦投野店坐松棚
前溪流水偏呜咽 犹是当年痛伍声
我收拾起纸笔,抬眼望西山,已是夕阳残照,我下了城楼,拦住道边回家的中巴车,车向前行驶,渐渐的离昭关远去了,我回头望着这个意味深长的高大背影……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我忽然感到那个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在失落的历史中,这里留下的也只是一座城墙和城墙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本贴由唐义刚于2001年12月19日18:00:23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