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扬州盐商的影响几乎遍及扬州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烹饪、戏曲、工艺、园林等,都因为盐商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费需求,才得以存在和完美起来,并且成为我们今天引以为荣的文化艺术遗产。昨天,市民朱志勇告诉记者,他最近淘了一本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扬剧历史和音乐及其伴奏谱》手稿。这份手稿是江苏省扬剧界著名琴师颜琦写的,让人惊喜的是,他在书稿中写下了其曾到扬州大盐商家唱“家宴”的过程。
手稿里大胆引进“西皮”
记者在朱志勇家看见,这沓用信纸写的手稿第一页上写着“扬剧历史和音乐及其伴奏谱”,但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修改为“扬剧的音乐”,此外,还有“编著:颜琦、王俊”“执笔:颜琦”等字样,最下方用黑色笔注明“1980年9月20日初稿于南京”,下面还有一行蓝色的“1981年12月18日二稿于南京”字样。朱志勇翻阅后称,此手稿详细记录了颜琦学习扬州清曲的过程。书稿里有例如《梳妆台(西皮)》等曲目的曲谱。
什么是“西皮”?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后得知,在京剧音乐中用京胡6-3弦演奏的曲调叫“西皮”,而在扬剧音乐中用特制高胡6-3弦演奏的曲调也叫“西皮”。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江苏省扬剧团琴师颜琦就大胆地把京剧“西皮”演奏技能引进到扬剧音乐伴奏中来。
“家宴”再现扬州盐商富足
值得一提的是,颜琦在这份书稿还提到了曾到扬州大盐商家唱家宴的过程。
扬州盐商爱聚集观看唱戏,为此各自养戏班子,多者不止一个,这些戏班子主要演出名家制作的大戏。颜琦在这份手稿曾提及到扬州大盐商家唱“家宴”的过程。当时,颜琦结识了一位王先生,“他是我的清曲引进者,经常和尤庆乐、周扬侯、倪子云、裴福康、张国宝、葛锦华、王万青等清曲大家在大盐商萧裕丰家唱清曲。有一次,他带我到大盐商赵子美家唱‘家宴’。所谓‘家宴’,即人家有婚丧喜事,邀请这些清曲大家去演唱一番。我随同王来到大盐商家,只见花厅上摆酒,筵席甚丰。大厅上一顺排摆着三张八仙大桌,上面陈列两面琵琶,还有三弦、二胡、洋琴、小盘子、檀板等各种乐器。桌上香烟水果、蜜枣和冰糖堆积如山,都是为曲友而备……”
在扬州,谈及清末民初盐商之富有,有“萧家的盐,周家的钱”之称。据相关资料记载,萧裕丰(云浦),江西人,当时住南河下湖南、江西会馆之间,为当时扬州八大盐商之一。
朱志勇感叹,从这一“家宴”就可看出当时扬州盐商的富足,“难怪韦明铧老师认为扬州盐商对扬州戏曲的发展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水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