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上海越剧新人大赛排练场见闻
2003上海越剧新人大赛明天起将在逸夫舞台开赛。
这些天,在上海越剧院的几个排练厅里,到处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记者在看过几场彩排后发现,相比去年的“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比中青年演员们的表现,很多越剧新人身段漂亮了,眼睛有神了,表演也有些自己的创造。经过几次大赛的磨砺,一颗颗越苑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排练场:从“静悄悄”到起早争抢
上海越剧院有两个大排练厅。这几天,一个排练厅用作彩排;另外一个排练厅,则成了青年演员们的必争之地。一位青年演员说,以前排练厅里常常是静悄悄的,现在她每天早上7点就起来抢场地了。排练厅里,经常是三四台折子戏同时排练,竞争的气氛弥漫在排练场上。
技巧的高难度,是本次参赛剧目一个显著特点。男老生顾爱军的参赛剧目是《斩经堂》,在吴汉杀妻后,顾爱军要扎着大靠越过“尸体”吊毛。越剧演员极少用“吊毛”的技巧,扎大靠吊毛更是连京剧演员也不常用。为了练好这个技巧,大半年时间里,顾爱军每天都要花上2个小时练习。刚开始后背着地时,靠旗经常扎在后背上,练功毯上也被扎出一个个洞来,如今他终于能熟练掌握这个动作。
樊婷婷、王柔桑和孟丽敏的《白蛇传·断桥》,是向浙江婺剧学习的。婺剧的《断桥》,世称“天下第一桥”,以其优美的造型、令人惊叹的技巧在众多戏曲《断桥》中独树一帜。其中,许仙把小青抱起,小青绕着许仙的腰转一圈,是其中最难的动作。三位演员不仅不折不扣地学下来,还在老艺术家金采风的指导下,使《断桥》“越剧化”了。
曾在《红楼梦》里饰演多愁多病林黛玉的忻雅琴,这次参赛的剧目则是《白蛇传·盗草》。“白娘娘”盗到仙草后,要从两张桌子上倒翻下来。指导老师吕瑞英认为,越剧演员不应该仅会挥挥水袖,扭扭腰肢,青年演员练习这些高难度动作,可以较快丰富表演的手段,以戏带功,提高表演素质。
绿叶:不仅是台上的配角
为显示公平,比赛规定青年演员携一出折子戏参赛。但事实上,一折戏往往需要几个配角,于是,除了自己的参赛剧目,很多青年演员都要帮助其他演员配戏。如小生演员王清既主演《红楼梦·金玉良缘》,又在《司棋之死》中配演潘友安;老生演员金烨、周勤,则为《盗草》配演童子。导演童薇薇告诉记者,这些配演的演员,总是随叫随到,要翻要打都使出真功夫,体现出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新风貌。为鼓励这种不计名利、互帮互助的新气象,本次大赛将专门设立“绿叶奖”,奖励配角演员。
本次大赛的艺术总指导吕瑞英感叹,其实“绿叶奖”更应该属于默默无闻的指导老师和乐队、舞美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为了这次大赛,从越剧老艺术家到当红明星,纷纷上阵扶持新人。为让新秀盛舒扬体验瞎眼后人物的感受,年近80高龄的傅全香还亲自示范《李娃传·剔目》,使去年曾获得大赛亚军的盛舒扬在文戏的表演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张桂凤整理了多出移植剧目的剧本,对《义责王魁》等自己也从未演过的剧目,她总要自己先排一遍,然后再悉心教给学生;徐天红不顾年老多病,还在家教金烨学唱自己的代表剧目《琵琶记·扫松》;移居香港的史济华专程回沪,教男小生裘隆演出《祥林嫂·洞房》。
不仅是越剧院演员,本市京剧、昆剧等剧种的艺术家也纷纷倾力教授。上海昆剧团的岳美缇和张静娴指导沈倩、唐晓羚演出《玉簪记·偷诗》,使小生沈倩动作更规范,花旦唐晓羚的眼睛更传神;上海京剧院的张信忠指导吴群排演《徐策跑城》;上海戏曲学校京剧教师杨渊教授杨婷娜演出《小宴》,帮她苦练翎子功。在名师指点下,青年演员的演技得到了提高。(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