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由绍兴市委宣传部和绍兴市文广局联合主办的“越州讲坛”,进行了一场关于越剧艺术的特别讲座。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以《和谐文化构建中的舞台剧生产》为题,声情并茂地谈论了舞台剧如何出精品的话题。
会后,于平司长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对下一个百年,越剧该如何焕发活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应该建立和谐文化
“戏就是要戏说了,你要是正儿八经地将历史‘还原’,肯定没有人要看。但是这戏说只是表层现象,我们要通过戏说来达到一个劝诫的效果。”于平司长说,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应该是有凝聚功能、有独立品格、有博大胸怀和有前瞻视野的和谐文化。
凝聚功能,是指凝聚明星演员,就是要使剧种因名角的魅力而焕发出光彩。比如,茅威涛之于越剧,沈铁梅之于川剧,韩再芬之于黄梅戏等;独立品格是剧目的自主创新;博大胸怀是指创作者要有改革意识;前瞻性是指作品能够代表先进主流文化。
保持越剧三大特色
在谈到越剧未来的时候,于平司长认为,越剧有三大特色需要保持。
首先要保持以女小生为特色的女子越剧。他认为,越剧的莺莺燕燕,姹紫嫣红,离不开越女。而越剧流派唱腔的形成也强化了“女子越剧”的特色,作为台柱,“女小生”更是支撑了越剧。
其次要继续关注越剧的平民视角。越剧的传统,根植于“小歌班”所饱浸的泥土芬芳。因此,他希望,走过百年的越剧不要忘记“小歌班”时期贴近大众日常生活、心理及趣味的传统。
另外,于平司长认为,不管是袁雪芬在《祥林嫂》中发明的委婉缠绵的袁氏唱腔,还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红楼梦》,悲情都是它们最大的卖点。所以,越剧还要保持原创和悲情唱腔这两大卖点。
最好的保护是发展
在中国的两三百个戏曲剧种中,真正称得上全国性剧种的,迄今只有昆京两种。不过,作为地方戏种,越剧已经走在很多剧种的前列。
对于越剧今后的发展,于平司长认为,最好的保护就是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越剧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因此,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对待越剧,除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之外,还要创新剧目,在剧本上下功夫,并注重包装和推广。(特派记者 南芳)
(摘自 《今日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