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观后

根据第一部华文网络文学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的非平面艺术类作品,近两年很是走俏。电影在前,话剧在后,而越剧也瞄准这个当代最前沿的网恋悲情故事,将其一鼓作气搬上了舞台。看了余杭小百花的同名越剧,我真喜欢。
由台湾作家蔡智恒第一次以网络小说形式发表、以研究生痞子蔡和女大学生“轻舞飞扬”新奇而浪漫的网络之恋及其悲情结局的人生故事,一旦与擅长生旦、吟红描绿的青春越剧结缘,居然会产生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和感人效果,给人以很多联想。
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无疑是我们这个开放进步时代艺术创新的产物。尽管她还可以更上层楼,但她现在的成功演出,预示着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正在重振雄风,努力与时代精神同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不但是越剧这个发源于江南独特人文生态环境的年轻剧种步入21世纪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直面当代社会并切入所谓“新新人类”生活的微距特写,不但是当代中国戏曲的一种“先锋式”探索,也是我国反映E时代情感脉搏的第一部青春小百花新越剧。
这个剧至少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其一,对于传统戏曲而言,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只有充分发挥、挖掘、利用自身以歌舞演故事,虚拟抒情等特殊优势,走推陈出新之路,积极贴近当代生活,努力反映当代生活,充分体现当代意识与情感,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其二,像越剧这样相对年轻、旧观念旧程式负载较少、声腔较接近现代人视听审美习惯的剧种,不但能够表现当代生活,而且应当善于表现当代生活;其三,紧紧扣住时代生活的脉搏,关注社会热点,提炼生活并真实、艺术化地反映它,讴歌真情,褒扬人性,伸张正气,是戏曲艺术争取观众、特别是获得拥有未来的广大青少年观众的法宝。
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首先是爱情这个永恒题材的旧瓶装进的新酒酒味诱人。网络小说原作第一次把“网恋”这个令许多人还陌生但又极感兴趣的古老话题以最“先锋”的表现方式袒露在世人面前。通过网络聊天的虚拟环境,竟然成就了一对当代“才子佳人”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歌。小说颇具魅力的平面故事经过戏曲艺术家们的再创造,产生了一台立体化的新颖时尚、美丽凄婉、韵味悠长的悲情越剧,并以此征服和倾倒观众,完全是意料中事。其次,主演以梅花奖获得者、越剧青年表演艺术家赵志刚和实力新秀陈湜担纲,扮相俊美,珠联璧合,是具有时尚特征的“新人类”造型;声情并茂,唱做俱佳,呈蕴含现代意趣的“音乐剧”风貌。主角们“聊天”时启人心智,“死别”时催人泪下,原来“网恋”也如此美丽。第三,舞台美术营造了一个具有浪漫感但又并不铺张写实的时空环境,给演员轻歌曼舞,烘托全剧浪漫氛围提供了相应条件。
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已经具有了成为里程碑式精品的基础,值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建议从三方面努力:1.人物语言要更具时代特色,既要汲取原作精华,又要体现越剧清丽典雅、婉约流畅的传统风格。作为一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前卫”戏曲,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高科技E时代青年男女恋爱的人文生态特征、处理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体现这一变化最有力的是鲜活的网络时尚语汇,原作提供了“网虫”们创造的许多新词汇,诸如“伊妹儿”“当机”“东东”等,在剧中运用得当,却稍嫌不足。应该让更多、更典型的新语汇成为丰富剧作内涵的基因。2.戏曲文学是剧诗,越剧更具有浪漫诗剧的特点。本剧在提炼已有唱段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一些展示当代“新新人类”内心世界、讴歌纯真爱情的抒情唱段,并从内容、语词、音乐华彩诸方面加以精雕细刻,使之成为新越剧的流行曲。3.原作基础不错,已有对比性的人物(如阿泰与小雯)。越剧改编时亦有考虑,但副线太弱,使得结构稍显单一,主题亦乏开掘,这方面还可更丰富一些。4.舞台美术设计制作应更体现网络时代高新科技发展的特点,可以有选择地从舞台场景、灯光、道具中加以表现,借以增强剧作的时代感;服装设计应既具有时尚特点,同时又有助于美化演员,给观众以现代美感。感慨之余,谨记云:浙中有美小百花,沃土丽水取精华。寄望越剧双星座,艳若牡丹惊天下。 (徐世丕)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