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出生,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闺门旦,兼学绍兴大班和徽班的武戏。师傅为绍兴文戏男班 艺人鲍金龙。满师后,一度与女子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同台,唱腔、表演受到她的影响。
1936年到杭州演出,初次挂头牌。
1936年11月4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廿一日,高亭唱片公司灌制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A面为王杏花唱的《玉蜻蜓·游庵哭图》,B面为袁雪芬、钱妙花唱的《方玉娘哭塔》。
1937年再次到上海演出。
1938年2月15日,“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于上海四马路小剧场,竺素娥领衔,袁雪芬为头肩旦,演员还有黄笑笑、任伯棠、傅全香、钱妙花、张桂莲等。演出剧目有《沉香扇》、《碧玉簪》等。
1938年8月13日,纪念淞沪抗战一周年,沪上所有越剧场子停演,而姚水娟、竺素娥主演的天香戏院,施银花、屠杏花主演的通商剧场,马樟花、袁雪芬主演的大来剧场,筱丹桂主演的老闸大戏院,姚月明、赵瑞花主演的更新舞台,均停演4天。
1938年11月10日,为上海时疫医院筹款,女子越剧“七班会串”举行女子越剧“七班会串”。剧目有《三堂会审》(马樟花、袁雪芬)、《操琴品箫》(筱丹桂、贾灵凤)等。
1939年2月13日,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与绍兴旅沪同乡会,在黄金大戏院联合举行女子越剧大会串义演,筹募捐款。姚水娟、竺素娥、施银花、商芳臣、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等参加演出。
1940年8月1日至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花、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艳芳、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贾灵凤等。
1940年12月30日,上海大来剧场演出根据《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改编的越剧《恒娘》(陶贤编剧),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主演。使用硬片布景,打出“戏情话剧化,布景电影化”的广告,营业上佳。
1941年1月3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2月22日,马樟花大殓在上海徐家汇路上海殡仪馆举行,袁雪芬、钱妙花等众多同行姐妹参加吊唁。
1942年3月7日,袁雪芬因病停演回嵊县
1942年10月2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重新登台,演出《古庙冤魂》,开始越剧改革。合作者有演员张桂莲、王银凤、张桂凤、陆锦花、梅月楼、沈月凤等,首次成立的“剧务部”中的编导、舞美人员有于吟、韩义、蓝明、白涛等。此剧幕外戏尚用幕表,幕内戏则全部用完整的剧本。
1943年11月1日,大来剧场演出《香妃》。演出期间,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腔(尺调腔)。
1944年9月28日,袁雪芬、范瑞娟合作,在九星大戏院登台,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演《雁南归》。
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演出《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演出期间,范瑞娟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弦下腔)。
1945年12月24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5月把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受到田汉、许广平、欧阳山尊、白杨、胡风、梅朵、田钟洛等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称赞,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该剧于1948年拍摄成电影。
1946年8月7日,社会局局长吴开先,在红棉酒家举行招待会,策划“上海小姐”、“越剧皇后”选举,袁雪芬当场表示不赞成,并退出会场。
1946年8月11日,袁雪芬在《申报》、《文汇报》、《新闻报》、《大公报》上发表启事,声明不参加“越剧皇后”竞选。
1946年8月27日,袁雪芬在上海南京路被流氓抛粪,引起舆论界强烈反应,上海多家报纸纷纷发表文章,进行声援。
1946年9月10日,袁雪芬在上海大西洋西菜社举行记者招待会,控诉恶势力的迫害。到会的有郭沫若、田汉、许广平、洪深、安娥、赵景深、严独鹤、董天民及文艺界、新闻界人士约200人。洪深在会上呼吁:“社会让一个善良的人平安地活下去吧!”
1947年1月2日,袁雪芬由于肺病复发等多种原因,在梅龙镇餐厅与雪声剧团全体人员举行话别会。
1947年1月12日,在演完《洛神》后,袁雪芬宣布辍演,雪声剧团也暂告解散。在原“雪声”的基础上,加入傅全香,改组为东山越艺社。
1947年7月29日,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9月12日结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