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的越剧正在庆祝百岁诞辰,同时,赵志刚的这出话剧体越剧被命名为“文化记忆”,与另外四个剧种一起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的剧种,在德国柏林艺术节上上演。穿着贾宝玉的红袍,站在异国舞台上的赵志刚获得掌声一片。然而,在越洋电话里说:“看上去,越剧似乎在异国赢得了观众,但是内心深处,我还是感到很困惑。”
或许,这种困惑能在杭州得到一个答案。
面对读者们的一片议论声,作为主创人员的赵志刚有话要说,对于他来说,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让他充满矛盾。 虽然戏曲曾经有过多种多样的尝试,比如茅威涛曾经光头演《孔乙己》,上海越剧院变脸《梁祝》,他自己做的网络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但是做成像《镜像红楼》这样的形式,却是越剧史上从来没有的。
一个人演满整场,这哪怕在话剧舞台上也绝对属于实验性质。人物靠服饰来辨别身份,戴上紫金冠、穿上大红袍,他就是贾宝玉;在台上公然将所有戏装全脱去,就表明,如今他是赵志刚了。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展现在那些华丽的唱词中。唱《红楼梦》经典片段时,锣鼓喧天,那个花团锦簇的贾宝玉就出现了;而无伴奏清唱时,说不出的凄清悠冷,那是在越剧这个女子王国里苦苦寻找自己的路的赵志刚。
初春时分,赵志刚拿着《镜像红楼》的剧本,又是欢喜又是愁。欢喜的是自己能在戏曲舞台发展上作出一种新的探索,愁的是观众是否能够接受向来乖巧的自己作这样一种离经叛道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一出越剧,而更像是一出用越剧演唱的话剧。
5月16日,《镜像红楼》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行了国内首演,剧院内坐了约有九成,这在文化氛围浓厚的上海,也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在演出后的观众座谈会上,坦言从没看过越剧的上海时髦女孩站起来,说自己会从此成为“刚丝”,从此关注越剧。但是,也有坐在角落里的白发老太太黯然离座而去,嘴里嘟囔着:“格还是越剧吗,一群小青年好白相的玩意。”
“说不定,这戏我就演那么一场了。”上海演出后他曾经半真半假地讲,但是他还是舍不得,让这个集中着中德各个领域艺术家心血的作品从此不见天日,于是他选择了来杭州,因为在赵志刚心目中,杭州人不仅懂艺术,更懂越剧,他希望在杭州,他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中肯的意见。所以,他决定在演出开始前的8日下午,先来趟杭州,与杭州的观众们就舞台艺术、就越剧革新这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一下。
对赵志刚和这出有特别意义前卫越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本版上的参与方式报名参加。为了方便读者,都市快报还将在今天下午3:00~4:00开通特别热线13757123663,欢迎参与。

(摘自 《都市快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