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小院团排出大剧目
余杭小百花和上海越剧院联合排演的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上海首演初尝胜果,这是该剧捧得浙江省第9届戏剧节14个奖项后的首次商业演出。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介绍说:“通过上海越剧院和外地院团的正式合作,我们找到了一条输出‘上海品牌’的途径,一种兄弟院团跨省市合作双赢的模式。”
一年前,作为该剧制作人的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吕建华,受余杭小百花和浙江剧协的委托,带着改编自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越剧剧本,揣着投排资金,找到赵志刚,找到上海越剧院。一个有钱有好剧本,一个有演员有名气,于是一拍即合:余杭小百花和浙江剧协投资金、出剧本,上海越剧院出招牌演员赵志刚和器材,女主演则公开招聘。该剧完成后,以余杭小百花的名义参加浙江省戏剧节和中国艺术节,但在商业演出中,则打上海越剧院的牌子。
让上海一方以出人的方式入干股10%,王文圭团长自有打算:“作为杭州市下属的区级院团,要走市场之路,必先‘攀高枝’。上海的文化品牌无疑是首选。”省戏剧节上的14个奖项,参演中国艺术节每场18000
元的出场费,这些好处使余杭小百花不得不赞叹“上海”二字的含金量。该剧编剧吕建华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家出场费从没超出5000
元的小院团,借用上海品牌资源,不仅露了脸,更找到了市场卖点。”
认定“首次合作不为赚钱,只为走出一条路来”的尤伯鑫院长也没少琢磨:“越剧源于浙江,兴于上海,两地院团应当携手,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此其一;其二,上海院团可以借助和外地院团合作的方式,盘活本院闲置资源。”谈到合作,尤院长认为:“合作应跳出借个把演员的窄框框,着力于品牌输出。一方面,‘上海招牌’不能满天乱挂;一方面,‘上海招牌’也要放下架子。合作方再小,也有本地优势。各出所有,各取所需,共同发展,这条经济合作领域内早已通行的准绳,也应当是文化合作的法则。”
(记者 张斌)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