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剧 > 越剧知识 > 正文

女子越剧之父——金荣水其人

金荣水(1879年——1957年),谱名金世沦,浙江嵊县剡北乡马塘村人。是马塘村金氏第三十世孙。村人和世人都亲昵地称他“矮尼姑”。这一称呼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金荣水艺名羿郭(羿是马塘村“落地唱书”第二辈艺人的排行)。羿郭在嵊县方言的读音中近似“尼姑”,且因他身材不高,在公众场合常常端坐闷声不响,故被称作“矮尼姑”。另一说是,村中有一龙居庵,他小时常被庵中尼姑带着去取食物,人见了随口叫他“矮尼姑”,就一直被叫了下来。在科班教戏时,艺徒不知其姓名,而称其为“矮师傅”或“尼姑师傅”。
金荣水幼时喜随口学唱自由调、野徽调。他师从金水清(1855年——1903年)。由于他记性好,即兴编词能力强,深得其师喜爱。十几岁时,师爷便带他到外地唱书,曾在苏州一带作了较长时间的逗留,熟悉了那里的曲艺。1906年,在小歌班在东王村登台诞生不久,消息传来,金荣水当即邀集同村唱书艺人,在马塘村演出。随后,他与卫梅朵、赵海潮、金锡昭等组成“马塘第二戏班”,四处演出。
1917年,金荣水作为小歌班首闯上海的成员之一,第一次把小歌班演到上海。以后又随“梅朵阿顺班”去上海。金荣水戏路广,记性好,常为同班兄弟讲述剧情或提示唱句(赋子),被大家推为“派场师傅”(类似于导演)。他也做过“大衣师傅”(管厢房戏装)、“值台师傅”,能把灵、佛、府、城等舞台场面安排得简洁且有气氛;刀、枪、箭、马、水陆兵旗、圣旨、令、禁等道具记忆无误。但由于他年岁稍高、嗓音不佳,不适合担任主要角色,所以艺人们说他是“团团熟、只只生”,对他的能力仍是佩服有加。这种人物又称为“厢房老虎”。因当时的艺人多没文化,常担心弄错朝代,穿错行头,只要有“厢房老虎”矮尼姑在就放心多了。有时,金荣水也上台唱大面。1920年前后,艺人们曾在上海办科班,金荣水就出任过教戏师傅。
1923年,四十五岁的金荣水在艺人们的一致推荐下,回家乡嵊县创办女子科班。他不负众望,欣然应允,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子科班。
在执教施家岙女子科班期间,金荣水认真地总结了自己和同辈艺人学艺和演出的经验,采取了以排戏为中心,同时交代介头、口授赋子与身传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戏和练功齐头并进。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并极其严格地要求艺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呕心沥血的教导下,终于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使艺徒能够“串红台”。这个科班中的施银花(旦)、赵瑞花(旦)、屠杏花(生),后来都成为第一代女子越剧演员中的佼佼者。
1929年,嵊县黄泽镇的新新凤舞台,因其教戏师傅教戏不得法,致使开班三月仍不出戏,他们遂改聘金荣水。结果不到半年,金荣水就教出数本大戏,并登台演出。从此金荣水更是名声大振,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担任了越新舞台、阳春舞台的教戏师傅。从这些科班里又培养出王杏花(旦)、邢竹琴(旦)、尹树春(旦)、吴梅珍(旦)等一批名角。而请他担任过指导的科班,则是多得无法统计了。
徒弟们在上海唱红后,就把金荣水请到上海。当时在上海几乎每一个著名演员都尊他为师,常常请他看戏指点。1947年,在筱丹桂自杀后,他愤然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嵊县马塘村。
晚年时,金荣水依然积极扶持培养女班。在他六十九岁高龄时,还让儿子出资办了一副女子科班,并亲自传授技艺。后该科班还到诸暨、富阳等地演出。
金荣水一生为人忠厚诚恳,勤俭勤劳,淡薄名利,深得艺徒和村民的敬重。1957年,以七十九岁高龄辞世,安葬于村中后山。

本文《女子越剧之父——金荣水其人》地址:https://www.xiquwenhua.com/yueju/zhishi/6.html

上一篇:越剧改革(1942-1949) 下一篇:女子越剧的“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