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政协委员黄继红认为粤剧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将粤剧写进教材。
要让琼花怒放,要让粤剧流传,从小培养孩子对粤剧的兴趣显然很有必要。但怎么培养兴趣?怎么让孩子接受粤剧?似乎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佛山市政协委员建议将粤剧写进教材,以期培养小孩的粤剧兴趣从而后继有人,我们当抱以乐观态度和支持心态。
说实在的,类似于粤剧、剪纸等传统文化,寄希望学生像我们那个年代那般痴迷肯定不太现实,毕竟时代不同了。时代的隔阂困扰文化的传承,我们已不止一次讨论和反思。以粤剧、剪纸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是民族瑰宝和传统财富,如何让它们流传下去、后继有人,我觉得,任何积极的尝试有理由值得我们期待。
虽然,把粤剧写进教材,既看不到舞台效果,又听不到唱腔神韵,反而有可能让本已课本繁多、学业繁重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但粤剧进教材为何还是值得期待呢?道理很简单——大家知道,小孩是张白纸,让这张白纸变得绚丽多彩有赖我们的正确引导和积极诱导。小孩能喜欢上西洋的钢琴、小提琴,为何就不能喜欢上粤剧、剪纸呢?小孩能哼哼哈哈唱上“周杰伦”,为何就不能字正圆腔唱上几首戏曲呢?一切皆有可能,关键是我们循循诱导、积极培养,让学生在课本中接受粤剧熏陶就是这种诱导和培养。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一张钢琴演奏会门票,一张粤剧演出门票,你让孩子选,没准他就选了粤剧门票,没准他听了还觉得不错,没准他觉得不错就喜欢上了粤剧,没准他喜欢粤剧就成为粤剧接班人。这种猜测或许过于“直接”,但兴趣培养有时就是这么回事。由热爱蝴蝶成为生物学家,由痴迷数字成为数学专家,这样的事例我们没有少见。粤剧编进教材也是这么个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在课余演练中,一点一滴培养兴趣,一点一滴领悟精髓,继承祖业、流传文化便是水到渠成。
当然,在培养兴趣的方式和手段上,我们要表现得更灵活、更多样、更贴切、更实际。单纯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但要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粤剧教材绝不能为说教教材、理论教材),还须配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课外操练。实际上,在一些学校,由学生自导、自编、自演的戏剧,融传统与现代、汇民间与时尚,往往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强烈共鸣。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除了继承,事实上还有创新和突破。
推而广之,像粤剧进教材之类的摸索和设想,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兴趣,只要有利于戏剧流传,只要有利于文化传承,都值得一试和有所期待。(伊可)

(摘自 《佛山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