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演出的欧凯明(中)。南都记者 陈坤荣 摄
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闭幕式上,当欧凯明唱起粤剧《红的归来》的最后一首歌《红的倾情》时,那浑厚悠远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壮。作为红线女的高徒,他唱的这首回忆恩师的歌,让人听得忍不住泪流。有人说,只有他那样的嗓音,那样的深情,才能演绎。
也有人说,如果粤剧演员成了网红,粤剧就不用再愁发展了。羊城国际粤剧节上,最红的星要数欧凯明了,开幕闭幕式都是他主打。但粤剧节后,一切归于平静。
2014年,香港曾有媒体这样描述欧凯明,“他过去多次来港,因为人低调,港迷对他较陌生,但他与戏行中人尹飞燕、龙贯天、南凤很稔熟”。
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董上德眼里,欧凯明是个低调务实的人。接受记者采访,欧凯明也总是言简意赅。问及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他说会写写字和画画。过了一会,便道,“别说我画画,我那就是涂鸦”。
从一个不自信、努力完善自己的乡下小孩到如今的业界翘楚,欧凯明也似乎习惯了用实力慢慢证明自己。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整天拿着本《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虽历经波折但仍不断强调自己是个专业演员。身兼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等数职的欧凯明也习惯说类似的话“我只有一个职务是正式的,那就是演员。”
[开场]戏饭难吃
并不是粤剧世家出身的欧凯明,13岁前对粤剧一无所知。1977年,正读小学的他被老师推荐到广西合浦学校的文艺班。
欧凯明回忆,当年学校的师傅总是拿着藤条刀片在头上晃荡,逼学生们练功。那时他才知道演戏这行饭,不好吃。“当年练功很严格,练功房就像刑房一样,里面压腿的个个哭得哇哇叫,但正因为这些汗水和泪水,才让我们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那时候很苦很穷,同学省吃俭用送我的一块香皂,都让我喜欢了很久,记忆到现在。”欧凯明很感恩那些帮过自己的人。
由于当时个头小、皮肤黑,他并未能引起老师关注,上台演出时常被分到B组(A组为正式演出组,B组为后备组)。为了争取演出机会,不论是放学后还是周末,排练场上都能见到他的影子。有时,排练场的门锁了,他就拨掉窗户上的木栓,从窗户里钻进去练功。
终于,一次班里排《三岔口》,A组演主角的演员因为声音不够高演不了,欧凯明凭借洪亮的声音拿下这个角色。貌不惊人的他“惊艳”亮相后,从此调到A组。
与欧凯明接触过的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董上德很认可欧凯明,“他是一个很努力认真的人,文武生皆工,前途无量”。
[矛盾]前途渺茫
文艺班毕业后,班里的一些同学成立了广西合浦粤剧团,经常在村子里表演粤剧。几年后,欧凯明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前途,考取了广西艺术学校,毕业后留在南宁粤剧团,凭借个人努力,成为剧团的台柱子,还获得了广西首届戏曲青年演员大赛桂冠,也算少年得志。
可由于剧团演出极少,1991年,他的月薪也仅有64元。后来剧团书记给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加起来一个月才拿98元。为了生存,28岁的他不得不去歌舞厅唱歌,跨行拍电视剧。
欧凯明后来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时,粤剧还可以一枝独秀,一个戏演一个月,但后来冲击很大,他们这代粤剧演员很多都去唱过电视剧插曲,为了生存,没有办法。
“当时完全看不到粤剧的前途,我几乎想放弃了。”欧凯明说,在最困惑的时候,是红线女帮他调来广州。如果不是红线女,他就改行了。当时广西一个制片厂的导演很喜欢他,想让他去拍戏。那时,他刚拍完一部戏回到单位,有人告诉他,红线女看上他了,要他去广州,当时吃了一惊的他就直接来广州面试了。
[转折]红线女相才
欧凯明第一次来广州,是1979年。那时15岁的他“是用后脑勺走路的,因为没见过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频频回首观望”。
再来广州,他是到红线女家中面试,“她先在钢琴前敲了‘何、车’两个音,让我唱一句听听,然后又让我踢了几下腿”,这次面试,欧凯明至今记忆犹新。
顺利通过面试后,南宁粤剧团并不想轻易放他离开。爱才的红线女亲自到南宁协商,终于让欧凯明得以到粤剧的发源地广州发展。1994年,欧凯明凭借《武松大闹狮子楼》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广东省首届粤剧演艺大赛金奖。1995年,他又斩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
除了艺术上的指导,欧凯明说,“红老师还会拿很多很好的东西跟我们分享,比如有瓶茅台酒是周总理送给她的。她舍不得喝,开了给我们几个学生,一人一羹。我们第一次喝到这么香的酒,特别香,就问她这是什么酒,她就说:‘这是周总理送给我的,好像是1971年那时送的。我不准你们喝了,你们给我点蜡烛,我封住先。’”
“红老师创办红豆粤剧团的时候,有纪念周总理的意思,周总理称我们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所以红老师后来就创办了这个红豆粤剧团。”欧凯明现在接恩师红线女的班,担任红豆粤剧团团长。
[出头]只是演员
现在的欧凯明有三个头衔: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和红豆粤剧团团长。他笑道,“职务是三个,但只有一个是正式的,就是演员”。
“我最讨厌人家叫我欧总,我抗议过,但无效,下属还是这样叫”,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演员。本以为羊城粤剧节过了,他能歇一会了。可隔了没几天,凌晨他还在看《南越王》录像,他说,“要排戏了,一年多没演过《南越王》,要做一些调整改动”。7月9日,他又出发去了内蒙古,12日就有演出。
一年下来,“起码得演100多场,做我们这行,不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欧凯明说,接下来,想排一两个喜欢的戏,创新的戏,他说粤剧演员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责任,要有自己的代表作。
红豆粤剧团的同事、粤剧演员葛锐娟说,欧凯明是个对剧种发展有前瞻性和责任心的人。
对于好剧本,欧凯明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好的粤剧剧本,首先就是诗。粤剧,也就是诗剧,这个可能是比较多体现在老一代的编剧里面。新一代编剧的唱词,一些押韵、文采不如老一代编剧,老一代对广东话的韵脚掌握得非常熟,唱起来非常好。
“一开声唱,我就跪了,真心太好听了。真人也很有绅士风度”,有年轻粉丝如此评价欧凯明。对于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欧凯明说,如果是正面的网红,对粤剧发展有好处,他不介意。
作为新一代粤剧名角,他说坚守粤剧的传统,当然也要做些现代的结合。但粤剧的创新首先要有根,不要离开戏剧的本体。粤剧本质的东西,比如基本功,唱作念打等都要非常扎实,再去创新,会更有帮助。
本稿件截选自南方都市报,作者为许晓蕾,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