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乐班成立于民国初年,班主何浩泉,隶属于宏顺公司。主要演员有朱次伯、 肖丽康、新丁香耀、子喉七、靓东全、新周瑜林、生鬼容、曾三多等。主要剧目有朱次伯主演的《夜吊白芙蓉》、《山东响马》、《三气周瑜》、《举狮观图》、《宝玉怨婚》、《西厢待月》;肖丽康主演的《嫦娥奔月》;新丁香耀主演的《天女散花》,子喉七主演的《丑女洞房》等。尤以《夜吊白芙蓉》一剧,名声大震。该戏班善于在传统艺术基础上创新,如朱次伯在演《宝玉哭灵》时,饰贾宝玉,以小武行当扮演小生角色,并和乐师研究降低调门,用平喉演唱“怨婚”、“哭灵”两段古曲。这样的变革起到良好效果。朱次伯也成为粤剧日后出现文武生行当、小生由假嗓改唱真嗓、用广州话代替戏棚官话演唱的开创者之一。该戏班还下功夫改善舞台布景、灯光服饰,大大增强了演出效果,因而观众十分踊跃。1922年某日,朱次伯演完夜戏回家途中遭不明身份的人员枪杀,致使戏班停演,后情况不详。

  新中华班成立于1921年,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隶属于怡顺公司。主要演员先后有白玉堂、肖丽章、靓元亨、靓东全、黄种美、曾三多、余秋耀、小苏苏、少新权、冯显荣、廖侠怀、金山贞、新金山贞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天堂地狱水晶宫》、 《芦花变牡丹》、《宝剑留痕》、《罗通扫北》、《重台别》、《紫霞杯》、《刘金定》等。

  该戏班拥有一批名角,艺术上一丝不苟。当时的粤剧小报《新声第一声》在《中山楼讲戏记》一文中,记述了该戏班上演新剧《芦花变牡丹》的情况,称赞了该班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又在《看天堂地狱水晶宫》一文中称赞该剧“其桥段与布景并皆佳妙,其得观众欢迎之热烈,实为新中华班开一新纪录者”。并在《煊赫一时之新中华》一文中介绍该班在上海演出时,与上海伶界交往联谊,发起成立“南北伶界联合会”之缘由始末,以及双方进行艺术交流的一些情况。这些文章如实反映了当时新中华班在戏曲界当中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前期,白玉堂、肖丽章等名演员离开新中华班,各组新班,该班演员阵容变动较大。1935年,少新权发起重组新中华班,主要演员有少新权、钟卓芳、谭秉镛、冯显荣、李瑞清、李海泉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白蟒占龙宫》、《断肠知县》、 《满天神佛》等。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新中华班宣告解散。

  梨园乐班成立于1923年,班主靓少华,戏班隶属于华昌公司。该班为了争取更多观众,聘请崭露头角的薛觉先与从南洋归来的男花旦陈非侬合作演出。主要演员还有靓少华、靓东全、胡小宝、子喉七、巢非非、廖侠怀等。开台戏为靓少华主演的《大红袍》(《十奏严嵩》);薛觉先、陈非侬主演的《红楼梦》和新剧《战地鸳鸯》。薛觉先和陈非侬在《红楼梦》和《西厢记》中,配合默契,表演出色,因而获“生宝玉”和“生黛玉”的称誉,薛所唱的“宝玉怨婚”、“西厢待月”也成为广为流传的曲目。该戏班还通过舞台灯光的变化来加强戏剧效果,如陈非侬在《天女散花》一剧中,用五色灯光把象征鲜花的白纸片照得五彩缤纷,薛觉先还在《罗刹海市》一剧中,熄灯表演耍火球,使舞台上的火球如火龙飞舞,大大增强了观赏效果。后戏班发生变故,受雇担任靓少华、 薛觉先护卫的两派保镖因利益冲突而火并,薛险些被害,不得不离开戏班远赴上海。梨园乐班遂改聘靓少凤代替薛的角色。由靓少凤、陈非侬主演的《梁祝恨史》、《宝蟾进酒》等剧也很受观众欢迎,并赴上海演出。1935年戏班从上海回广州后,陈非侬与马师曾组建大罗天班,梨园乐班失去台柱,遂告解散。

  大罗天班1925年由班主刘荫荪集资,马师曾、陈非侬主办。主要演员先后有马师曾、陈非侬、廖侠怀、曾三多、靓少华、新细伦、半日安、林超群、黄寿年、伊秋水等;乐师尹自重、陈萍佳等。该戏班多演新编剧目,由马师曾创建的编剧部策划及编写,主要笔杆子为陈天纵、麦啸霞、冯显洲等。题材涉及古今中外,艺术上做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演的第一部戏是根据外国电影《八达城之盗》改编的《贼王子》,其新颖而奇特的布景、灯光、服装,对观众有很大吸引力。在《佳偶兵戎》一剧中,马师曾、陈非侬借鉴吸收京剧《虹霓关》的武打套路、场面,被认为是较早借鉴北派武功的先例。该戏班较有名的剧目还有《赢得青楼薄幸名》、《红玫瑰》、《呆佬拜寿》、《蛇头苗》、《女状师》、《轰天雷》等。陈非侬、马师曾与乐师合作,在剧中创造、演唱的“芙蓉中板”以及小曲“连环西皮”、“催归词”、“恨填胸”成为日后粤剧常用曲牌。1929年下半年,刘荫荪以高价将戏班转让给香港高升戏院老板经营,改名国风剧团。数月后,马师曾在广州被歹徒炸伤右脚,赴香港就医。广州市警察局借故勒令剧团停演6个月,国风剧团被迫解散。

  1933年初,马师曾从美国回来,与陈非侬在香港重组大罗天班,主要演员还有冯侠魂、小珊珊、半日安、冯醒铮、赵惊魂、李艳秋等,主要剧目有《龙城飞将》、《佳偶兵戎》等,甚为卖座。但这届班存在只有几个月,由于其后陈非侬成立非侬剧团到东南亚走埠演出,马师曾亦另组太平剧团,大罗天班遂告解散。1935年,黄鹤声、黄千岁、李艳秋等以大罗天班牌组班,演出剧目有《倾国桃花》、《七虎渡金滩》、《情央夜未央》等,至1937年散班。1942年何非凡、冯镜华、王中王等再组大罗天班,但不久亦散班。

  新春秋剧团前身是1928年陈非侬、吴国英合股组建的钧天乐班,后因吴国英病故,陈非侬独资经营,于1929年以钧天乐原班人马,加聘廖侠怀当丑生,组成新春秋剧团。主要演员有陈非侬、靓少凤、曾三多、廖侠怀、少达子、黄千岁、金枝叶、靓雪秋等。该团演出的一批剧目名噪一时,如由靓少凤、陈非侬、曾三多主演的《危城鹣鲽》,剧情跌宕起伏,充分发挥主角的特长,成为长演不衰的名剧;由廖侠怀主演的《玉蟾蜍》,谐趣十足,特别是廖侠怀扮美男试新娘一场,演得维肖维妙。由陈非侬等主演的《文太后》,以清装戏服及清朝礼仪亮相于舞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陈非侬认为《文太后》和《三十年苦命女郎》是他“毕生演过的最满意的剧目”。翌年靓少凤离开剧团,改聘新细伦代替,演出剧目增加了《贞淫秘局》、《虎帐英雄》、《风送彩云》等。在《唐宫绮梦》一剧中,主创人员借用电影手段表现安禄山和杨贵妃梦中相会,以配合剧情发展,其特色别具一格。从1930年至1932年,该团共经历4届班。1932年,上海广东戏院建成,邀请新春秋剧团前往演出,陈非侬临时聘请黄千岁、少达子、王中王、林惊鸿等前往。回粤后散班。

  觉先声剧团1929年薛觉先创办于香港,率先把戏班改称为剧团。该团主要演员除薛觉先、唐雪卿夫妇外,先后有嫦娥英、谢醒侬、李翠芳、李艳秋、少达子、廖侠怀、上海妹、半日安、吕玉郎、新马师曾、楚岫云等。薛觉先与上海妹、半日安的合作,曾构成名噪一时的“薛、妹、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编剧有江枫、冯志芬、梁金堂。为了应对当时大量外国电影的冲击,该团大力拓宽剧目题材,编演各种古装戏、时装戏、中国戏、外国戏;文戏与武戏并举,悲剧与喜剧兼备,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所演剧目都力图体现薛氏“合南北剧为一家”、“综中西剧为全体”的艺术主张,在传统粤剧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剧种和电影的艺术手段,兼收并蓄。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胡不归》、《姑缘嫂劫》、《白金龙》、《璇宫艳史》、《心声泪影》、《西施》、《貂蝉》、《花染状元红》、《前程万里》等。薛觉先还并对旧戏班多年存在的舞台演出陋习进行改革,提高了艺术质量,致使剧团持续10多年兴旺。在此期间形成了“薛派”艺术,对粤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次年薛觉先、唐雪卿返回内地,在广西重建觉先声剧团,进行抗日劳军演出,流动于桂、粤、湘、滇四省之间。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该团成员四散逃难,剧团自动解散。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薛氏回香港重组觉先声剧团,在广州及香港演出。由于薛觉先在抗日战争时期颠沛流离,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剧团难以维持正常演出,不久即告解散。

注:本文内容选自《粤剧大辞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