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塑“瓦脊公仔”,俗称人物瓦脊(如图)。这是一种高浮雕艺术,把浮雕陶瓷装置于屋顶瓦脊的宽面中,是清代中叶石湾发展建筑琉璃陶瓷中出现的一大品类。人物瓦脊作为陶瓷建筑装饰艺术的出现,与粤剧流行和影响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石湾艺人能够把粤剧的连台大戏搬到瓦脊作为建筑装饰,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它的成就为近代陶塑艺坛栽育出一朵永不凋谢的名花。
石湾人喜爱粤剧熟识粤剧。上了年纪的石湾人每谈到粤剧都津津乐道,从事瓦脊制造的艺人对于粤剧更有浓烈兴趣,他们当中有些师傅更善于研究粤剧舞台上表演的技法。在陶业兴旺和粤剧流行的年代,石湾人每年都多次请来戏班演出。戏班每排好戏也都乐意到石湾,戏班中还流传着“演出到石湾,莫被柴台返”的训诫。所谓柴台,就是观众向台上扔果皮蔗渣等杂物,是喝倒采的意思。石湾人对戏剧中的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也很熟识,对于剧中出现的人物各种行当、台步、情节、扮相都心中有数。著名花旦千里驹有一次到石湾演出时,因忘记了提腿跨门槛而当场被训斥为不懂演戏,一片喝倒采之声,使千里驹非常狼狈,幸好他能及时向观众连声道歉,最后不得不重响锣鼓重做一遍。由此可见石湾人观看粤剧的演出是何等用心,何等细致和认真。
粤剧原以佛山为根据地,设有琼花会馆,有专门停舶戏船的红船码头。粤剧戏班中多以《江湖十八本》剧目作演出的基础。从事制造人物瓦脊的师傅,他们也拥有《江湖十八本》作为参考工具书。地理上佛山离石湾只有几公里的路程,石湾人时常三五成群,结队步行去佛山看粤剧,去看他们喜欢看的大戏,可见石湾人与粤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石湾艺人能够把握着戏剧人物表演时的特征,将戏剧故事中典型剧目,搬到瓦脊中去,其中奥秘可以从这里找到。
著名的古建筑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罗浮山冲虚观的屋脊上,都分别装上了石湾制造的人物瓦脊。这些人物瓦脊内容,大多数取自粤剧中的题材、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如《姜子牙封神》、《六国封相》、《穆桂英挂帅》、《郭子仪祝寿》等等。这些人物瓦脊都是分别在同治、光绪年间由文如壁、均玉、宝玉等店家制造。还有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例如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一些庙宇和古建筑的装饰也采用了石湾瓦脊。反映出这一时期石湾的人物瓦脊成为风靡一时的建筑装饰,自这时期起也奠定了石湾人物瓦脊的经典地位。早期我国南方民众,不少人到东南亚地区谋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十分喜爱粤剧,这些地区的古建筑特别采用了石湾制造的人物瓦脊作装饰,这些古建筑从此便成为石湾公仔名胜和旅游景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