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刘琴”会蓉城
□本报记者 张良娟 文/图


相隔30多年,一代粤剧名伶红线女再次在《山乡风云》的舞台上洒下热泪。
5月31日,由广东省粤剧院当家花旦蒋文端饰演的第二代 “刘琴”在蓉城舞台唱响经典红色粤剧《山乡风云》。谢幕后,第一代“刘琴”扮演者、87岁高龄的红线女在助手的搀扶下,从观众席上一步一步走上舞台。
北有 《红灯记》,南有 《山乡风云》。改编自广东著名作家吴有恒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的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讲述的是抗战胜利后不久,由女队长刘琴率领一支游击队突出重围,到达广东五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后消灭反动势力的故事。
首演于1965年的《山乡风云》是广东粤剧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粤剧现代戏的里程碑。红线女扮演的第一代“刘琴”能文能武,更是粤剧的一个经典形象,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赞扬。然而,在1977年复演过5场后,《山乡风云》就离开了粤剧舞台。2006年7月,在红线女、罗品超等粤剧表演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粤剧院再次复演《山乡风云》,由蒋文端扮演第二代“刘琴”。此次参加梅花奖角逐的《山乡风云》则是2009年重新复排的版本。
蒋文端告诉记者,为了适应梅花奖的比赛规则,《山乡风云》此次又做了一些改动。“原剧约2个半小时左右,这次我们将其浓缩为2小时左右;同时大量启用年轻演员,使其节奏明快、风格清新。”
再次站上《山乡风云》的舞台,满头银发的红线女难掩激动之情,一向以光彩形象示人的她忍不住摘下眼镜,抹起了眼泪。提起蒋文端的表演,激动不已的红线女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平静下来后,她才用细细的声音说道:“这场戏特别出彩,真好!这样的人才很难得。希望她能‘摘梅’成功。”
看到红线女台上流泪,蒋文端表示自己“被吓了一跳”。她说:“我没想到红线女老师会在台上哭起来。昨天晚上她指导我们排练到十一点过,今天看到她这么高兴,我交作业也交得安心了。”
聚光灯下,蒋文端将收到的鲜花献给红线女,红线女又将鲜花推给蒋文端。蒋文端告诉记者,《山乡风云》每一次排练,红线女都要亲自观看并指导,“这次来成都为 《山乡风云》助阵,也是红线女老师主动要求来的。她不仅细细地指导我的每个动作、身段和唱腔,甚至对台上每一个演员,每一个细节,她都希望精益求精。”
蓉城的舞台上,两代“刘琴”紧紧拥抱,一台令人感动回味的艺术大戏在观众脑海挥之不去。
[访谈]
红线女:
戏剧要向社会学习
满头银发,一身银灰色西装,红色丝巾配上黑框超大眼镜。已经87岁的红线女看起来很“潮”,浑身上下都透露出名伶的艺术“范”。5月30日晚,在《山乡风云》排练现场,红线女在舞台上手舞足蹈,细细指导蒋文端的每一个细节,一个转身开窗的动作,红线女就亲自做了3遍。在中场休息时间,她一边和蒋文端说戏,一边抽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看过川剧吗?觉得川剧怎么样?
红线女:我在20多年前就曾来四川学过川剧,还拜过一个花旦师傅。在我个人看来,川剧在中国的戏曲工作中是走在前面的。希望全体川剧同行能团结合作,把川剧搞好。
记者:粤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在传承和创新上,你对粤剧有什么看法?
红线女:我认为,今天的粤剧艺术既要继承,还要改革,更要创新。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变化,剧本一定要反映今天的社会。做戏剧的人,要向社会学习。虽然我现在不在剧团了,但我仍然会创作,我每年都会创作一段粤曲,去唱现在社会的新风貌。
记者:10年前,您曾经做出大胆尝试,拍了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这种尝试对于吸引年轻观众效果如何?是否可以被其他剧种借鉴?
红线女:这个不好说,搞这个动画片需要很多力量共同努力。这部动画片,我用了四年时间,至少是让别人看到了粤剧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很多小孩子都看到了,也算是为粤剧艺术做了些贡献。投拍戏剧动画,也是可以尝试的一条途径,但要谨慎。

相关链接:http://epaper.scol.com.cn/scrb/20110601/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