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搜书院》在1956年被国家文化部指定拍成电影,成为我国建国后第一部粤剧电影,亦是粤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或许有人会问,事隔51年,当年《搜书院》的主要演员还在世吗?有,《搜书院》剧主要演员之一、书生张逸民的扮演者李飞龙先生近日向笔者讲述了《搜书院》剧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搜书院》剧演员阵容鼎盛
现居住在广州市西关十甫路、年过八十的李飞龙,思维依旧清晰。他出身贫寒,12岁就离家随师傅白玉■、仇飞雄、何非凡等名老倌学“大戏”(粤剧)。1955年初,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邝健廉(艺名:红线女)举家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组建广东省粤剧团工作,并挑选优秀粤剧传统剧目。红线女等人看中了由著名剧作家杨子静、莫汝诚及林仙根以琼剧《搜书院》改编而成的粤剧剧本,紧接着是为《搜书院》剧寻觅主要演员。当时,《搜书院》剧中扮演翠莲的是红线女,扮演谢宝老师的是马师曾,扮演镇台大人的是何剑秋。唯有书生张逸民还未有人选。
此时,正值国家兴盛发展,粤剧兴旺时期,粤剧曲艺更是群星灿烂。《搜书院》剧担纲人物之一的红线女在众多有才艺的男演员中,偏偏看中了不算当红的小生李飞龙。时年已31岁的李飞龙舞台功夫扎实,好学多问。说起这段历史时,李飞龙双眼湿润,十分激动。后来《搜书院》剧演出成功,轰动全国。
马师曾、红线女为排演好《搜书院》剧,确是“落足了心机”。一次次的舞台排练,不成,推翻再来,直至编、导、演,人人满意为止。李飞龙回忆道:“红线女在剧中的表演,充分展现出其卓越的演艺才华。她高、低音运用自如,采用真假嗓子相结合,唱腔功夫甜美到位。‘红腔’在中国戏剧中少见、少有,赞扬声至今仍旧不衰。”
不久,经文化部同意,《搜书院》剧剧组移师上海,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录制成首部粤剧影片。1956年7月,《搜书院》剧剧组全体演艺人员乘坐火车,到达了上海。以摄影棚为舞台,难度不小。7月的上海,骄阳似火,为拍片顺利,组织部门特意安排白天休息,晚上拍片。红线女还特地与李飞龙到多位住在上海的粤剧老师家中虚心请教,并到上海戏剧学校观摩。
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搜书院》剧演员
在上海拍片期间,《搜书院》剧还幸运地作为广东粤剧首本戏,北上为首都人民表演。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了《搜书院》剧后,于百忙中抽出时间,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马师曾、红线女、李飞龙、何剑秋等多位剧中主要演员,勉励大家为弘扬粤剧文化出力。见面后,周总理还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上“南国红豆”四个大字。对于这段历史往事,李飞龙至今仍难以忘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