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佛山十载,已有58年历史的红星影剧院,前日终于重新开业。“新”红星选址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联星村,开业当日,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曹秀琴以及郭凤女等粤剧名家重踏台板为街坊演出,赢得阵阵喝彩。

据了解,这里将再次成为粤剧演出的主场所。但由于远离市中心,不少粤剧名家、市民都担心难以聚集人气,恢复以往佛山作为粤剧之乡的氛围。

现场:红星首演折子戏

前日下午,红星大厅传来阵阵粤韵,曹秀琴、郭凤女、薛子亮等名家轮番登台,为街坊们带来了好听的折子戏。

粤剧红派艺术传人郭凤女重登红星戏台,与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搭档即席上演了《狄青闯三关》折子戏。尽管是“业余选手”,但对粤剧情有独钟的邓伟根一上台就功架十足,与郭凤女一生一旦,举手投足间尽显故事情节的冲突。尤其在表演“相互敬酒”的环节,让观众过足了戏瘾。

郭凤女回忆道,1978年她就来到旧红星唱戏,当时扮演的《白蛇传》青蛇、《百花公主》等角色仍令其记忆犹新。“红星戏台场地特别大,能容纳很多街坊同时看戏。每当有大戏上演,都会连续多天场场爆满。”郭凤女说。

刚从学校毕业就来到红星演出的曹秀琴,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前日故地“新”游,红星给她的感觉依然那么亲切。她回忆说:“第一部戏就是在红星演出的,当时与郭凤女搭档演《白蛇传》,佛山的戏迷非常热情,门票好几天前就卖光了。当时广佛一带的文化消费比较少,看粤剧是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红星的舞台很大,音响效果很好,记得当时珠三角不少剧团都要排队过来演出。”她回忆道。

担忧:“新”红星能否再续辉煌?

穿越了时光隧道的红星影剧院,曾记载着佛山市民睇大戏的美好时光,在老一辈市民中知名度很高。复业之后,它能否再续粤剧演出的万人空巷?许多粤剧名家和戏迷都提出了担忧。

Q1:地址太偏僻

交通不便是新红星面临的最大障碍。不少老票友认为,尽管新红星粤剧氛围浓厚,但由于新址离佛山旧城区较远,不少粤剧爱好者都表示,很难经常捧场看演出。

老票友谢文照认为:“大部分佛山粤剧爱好者都集中在禅城、祖庙片区,原来的红星也是在这个范围内,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老城区重建红星,这样才能把佛山粤剧氛围更好地延伸出去。”

Q2:观众太少

记者昨日观察了一下,新红星的选址联星村,周边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城中村,老街坊非常少,前来观看演出的市民也提出了这样的担心。“这个地方本地人太少了,难形成老票友来听曲的习惯,更别说广州一带能有票友赶过来看戏。”市民陈伯说。

名家谈对策:多做公益演出

曹秀琴指出,现代人的娱乐生活过于丰富,很难有看粤剧的强烈欲望。要培养新观众,就要利用好红星这个“老字号”。她建议,可以由政府定期组织公益演出,邀请广东各地的粤剧团前来表演,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小学生、中学生观看,培养新一代人的粤剧爱好。

广邀私伙局

单是禅城区就有超过100个私伙局,广东各市的私伙局更是数不胜数,曹秀琴认为:“现在还有很多私伙局很活跃,但却缺乏演出场地,新红星应更多地提供场地给予其优惠或免费演出,粤剧演出多了,观众就会过来听。”

订车邀请戏迷睇大戏

郭凤女认为,只要是真心喜爱粤剧的戏迷票友,无论红星搬到多远,都会乐意去新红星“睇戏”。“30多年前,老佛山人没什么娱乐,就喜欢看粤剧。因此红星一直是表演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凡是做粤剧,都要踏足红星。”郭凤女建议,可以订车的方式邀请戏迷组团过来新红星欣赏曲艺。

市民回忆:老街坊心中永远的地标

“在我记忆中,红星影剧院是老佛山人心中的地标。”市民陈先生回忆道,红星伴着他成长:“上世纪60年代,3分钱的学生票能让我们高兴地享受到电影大餐;上世纪70年代,红星是我玩耍的乐园;上世纪80年代,发展为我拍拖的基地。”

陈先生说,当时每天下班经过红星门口,他都会留意“明天放映”的牌子,有合适的就邀请女朋友去看戏。“因此,红星影剧院也铺就了我走进婚姻殿堂的金色大道。”

红星半世纪:粤剧名家必经之地

1953年 红星影剧院由30多名年轻人用6个月时间建成,是当时整个华南地区都数一数二的影剧院。

1954年末 红星影剧院正式开业,省粤剧团表演的《秦湘莲》吸引全城数千街坊观赏。广州的红线女、马师曾等著名粤剧名家都多次踏足“红星”,红星成为了当时名角、好戏来到佛山的必到之所。

上世纪70年代 红星是当时佛山地区唯一可以放映“内部电影”的影剧院,《家春秋》、《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多部电影受追捧。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星却逐渐暗淡了下来。

2001年 红星影剧院由于修缮经费不足而停业。

2009年 由于东华里改造,位于福贤路上的红星影剧院被拆除,离开了市民的视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