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豫剧行当老的划分方法,只有“四生、四旦、四花脸”,按现在豫剧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划法,容易想到“生”“旦”“净”前三个都包括在老划分中,唯独“丑行”没有明确标识。其实,“四花脸”通常指黑头、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其中“黑头”和“大花脸”都属于“净行”,而“三花脸”就是丑行。“二花脸”比较特别,是介于“净”与“丑”之间的一个行当。这样,黑头、大花脸及二花脸,都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之内。

(一)豫剧花脸分类

豫剧“花脸"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勾脸”,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用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一般说,红色代表忠义、耿直;白色代表阴鸷、奸诈;黑色代表粗直、鲁莽;兰色代表妖邪、草寇;金色代表神怪。仙佛等等。二是嗓音,演唱时瓮声瓮气,讲究头腔与鼻、咽腔共鸣,常伴随有炸、雷、嗡音等特点,就是豫剧独有的“疙瘩腔”。三是造型上要突出男性的阳刚之气,要演出威风凛凛,棱角鲜明,大开大合,气度恢宏的气势来。按年龄来说,花脸可演上至耄耋老人,幼者可演十几岁的儿童(如呼延庆)。这一点与豫剧红脸不一样,因为豫剧“四生”中已把小生单列。

包拯虽不是河南人,但他居官在开封,铡陈世美,陈州放粮等让老百姓记住的事件,也都发生在河南,所以关于他的戏(即包公戏)最多,河南人把扮演包拯的演员,称之为“黑头”(当然黑头绝不只是单演包拯)。自然,“黑头”在豫剧花脸行当中占大头。

豫剧“ 花脸王”李斯忠

之所以称为“黑头‘,乃脸谱以黑色为主。脸庞上涂着黑色透红的油彩,额头上勾有白色弯月,表明他可以日判阳,夜审阴。他如同虎啸山林般的演唱,张扬了包拯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品格。

在豫剧花脸行当中,最早名气最大的就是“ 花脸王” 王彦山了,后来就是王文才和李斯忠。王文才1米90多高,李斯忠也超过1米八,两人行腔方法相似。李斯忠调到了省二团更是名声大振,演出了不少包公戏(有人统计百十来出),被誉为黑头泰斗当之无愧。他的演唱风格鲜明,被定为李派。他的传人兰力、王青海(王文才的儿子)等曾是黑头挑大梁的演员。其他如豫东黑头吴新平也影响较大,李派弟子郭建民(已故)及再传弟子张钰东都是黑头之佼佼者。

豫剧中的“黑头”和“大花脸”常扮演包拯、曹操、王莽、司马茅、张飞等角色,因为在戏中戏份较重,常常称之为“大净”,而介于净与丑之间的“二花脸”,则称“副净”,我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说,豫剧大花脸所扮演的角色多为朝廷重臣,唱、念、做派要求雄浑、凝重。如此说来豫剧中的黑头也是大花脸,只不过豫剧中此类戏较多,只是单列出来而已。比方说包拯是大花脸也未尝不可,甚至把他列入唱工花脸也可以。

戏曲中的曹操,是大花脸

戏曲中的曹操,是大花脸行当的一个标签。因历来被称为“一代枭雄”,所以曹操勾大白脸,表示他的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奸巨猾,心有府第的特征。大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将帅风度。但是你应该知道,在脑门上也有一个红点,据说这个红点是毛泽东给加上去的。

1959年8月1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现在应恢复名誉。从此,中国历史界为曹操恢复了名誉,京剧舞台上的曹操也特意在眉心添加了一个红点,以示不是坏人。
上面提到的包拯、曹操的脸谱有特殊规定外,其他脸谱也很考究。比如,孟良能放火,面部画个火葫芦;武将脸上画刀枪;姜维脸上画太极图,表示他满腹韬略;赵匡胤左眉勾龙,右眉画日,表示他是真龙天子(原来赵归净行,现已归红脸,关公也归红脸,不再细说);二花脸杨香武(也归武丑)鼻子上画个蝎鼠,表示他有飞檐走壁的技能等等。

曹操是大花脸的代表,此外,豫剧《十大告》中的司马茅,《司马懿扒墓》中的司马懿,《野猪林》中的鲁智深,《文王访贤》中的姜子牙,《收岑彭》中的马武也都是大花脸。

豫剧花脸行当按原来划分很简单,分为黑头、大花脸两个净行,和一个介于净和丑之间的二花脸。划分不像京剧那样分的那么细,之后才学习京剧,有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的划分。前者侧重于唱与做,而后者侧重于表演。

大家都知道,铜锤花脸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因为他在戏中演唱时常抱着铜锤,所以就把这一行当称为铜锤花脸。但铜锤花脸不要求非抱铜锤不可,如《打金枝》中的郭子仪,《反阳河》中的常太谷等。

架子花脸

架子花脸,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等会点武艺的角色(京剧中还有所谓武花脸,豫剧很少,不细说了)。演此类角色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有时唱做并重.比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是架子花脸的做工,与铜锤花脸的唱工之综合。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像《张飞滚鼓》中的张飞,《牛皋下书》中的牛皋。《李逵探母》中的李逵,《打焦赞》中的焦赞等都是。

豫剧中最难界定的是“二花脸”。鲁迅先生在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浙东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做‘二花脸’。译得雅一点,那么,‘二丑’就是。” 他把二花脸划入副净范畴,说准确些,就是“二丑”。他的观点仍被戏曲界接受。在豫剧中二花脸的戏不多,且比较难找。例如《穆桂英下山》中的穆瓜,《蝴蝶杯》中的卢世宽,《七品芝麻官》中的程西牛,以及现在不见豫剧舞台的《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等角色,如果把他们放入丑行或者大花脸,都显然不太合适,因为化妆上采取了勾脸方法,表演上吸收了丑行的程式。舞台呈现或风趣幽默,或狡诈阴险,常扮演纨绔子弟、农夫市民、兵丁官吏、痞子恶少等,虽戏不多,但对整台戏起到铺垫剧情的作用,同时也能调解剧场气氛。

戏曲行当划分本是粗线条的,具有相对性,特别是“二花脸”介于“花脸”与“丑”之间,更难区分,比方说上述这些角色,推一推就过去了,划为丑啦,拉一拉就回来了,当成二花脸,让人举棋不定,十分纠结。

(二)豫剧驰名黑头

豫剧花脸戏不算少,包公戏就占去了一半。提到豫剧黑头,当属李斯忠(1921——1996年)最有名,他创造的“李派”,仍是当今豫剧舞台上花脸的主脉,至今无人超越。李斯忠大家非常熟悉,用不着作介绍。还有比他大七八岁的豫剧名净王文才与常保福,此二人大家不太熟悉,简介如下:

1、王文才(1914-1967),艺名“金马驹”、“嗡八里”,安徽省亳县安六集人。11岁入科班学艺,攻花脸。12岁入毫县北阎集科班学唱豫剧,拜豫东名净魏大伦为师。出科后,19岁始登台,演唱于沙河两岸豫、皖交界地区,以演出《抄陀国》、《锁五龙》,《红遣宫》等戏著称。后在睢县同乐戏班搭班。1950年参加太康县豫剧一团,任副团长。他从沙河一带花脸艺人的唱腔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演唱艺术水平,在河南各地演出颇受欢迎。他的功底扎实,文武不挡,扮相威武,演唱宏亮高昂、清越激楚,擅以真嗓吐字,虎音行腔,高潮处,偶用炸音,别具风味,一声拖腔可在台上跑三圈,顺风声闻数里,所以人送外号“嗡八里”。拿手戏有《司马逼宫》(饰司马师)、《跑汴京》、《秦香莲》(饰包拯)等。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与李斯忠合演《司马茅告状》,扮演阎王受好评。1962年参加河南省名老艺人汇演,演出《跑汴京》,被省电台录音并灌制唱片。1967年8月演出《沙家浜》时晕倒舞台,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王文才仅留下两段录音,下面将介绍的常保福什么声音资料也没有留下。

2、常保福(1913——1978年),开封市东郊道士坊人。12岁入开封覃怀会馆学戏,拜师董天禄,专攻黑头,兼演花脸和丑角。他艺术造诣较深,无论文戏武功,唱念做打,样样俱佳。他以独到的声腔艺术、灵巧的嘴皮子功夫,誉满开封和黄河以北地区,与当时名角牛保庆、牛保刚并称为开封戏曲舞台上的“三宝”。常宝福早年活动于开封,曾在开封快乐戏班、豫声戏院、永乐戏院等戏班当演员,与“豫剧皇后”陈素真及其他名角陈玉亭(陈素真之父)、马双枝、阎立品、桑振君等同台献艺,长期合作。

常宝福的拿手好戏是以包公为主的黑头戏,如《铡美案》、《铡赵王》、《铡郭槐》、《马踏五营》等。他在舞台上刻画的包公形象很有特点,既刚直不阿、匡扶正义,又幽默、豁达、风趣,同时还掺入一些调侃味道。以花脸应工的《敬德钓鱼》一戏中,常宝福的表演更为出色。正值遭贬的敬德郁郁寡欢,借钓鱼排解烦闷,看到鱼儿正要吞钩时,他一会儿左腮颤抖,一会儿右腮颤动,继而双腮颤动。与此同时,配以甩髯吹须和细碎蹉步,活画出敬德当时的特殊心情。恰在此时看到一位女子跳江,他便使了一个“踹燕”亮相,并唱道“叫声女子你莫要谎,上前挡住女儿黄,为什么跳江寻无常?百家姓你占那个字,你可姓李还是姓王。”在短短五句唱腔中,“飞板”转“迎风”,“迎风”转“流水”,“流水”转“二八”,豫剧常用的四个板式、调门全用上了,而且唱得丝丝入扣,悲愤激昂,他高超的做功与唱腔俱见深厚艺术功力。
1950年,“立品剧社”在河北邯郸市成立,常宝福应阎立品的邀请,到该剧社为她配戏。1953年调湖北省武汉市豫剧团(当时豫剧名家李景萼在武汉)。1957年回到郑州市豫剧团,一边演戏,一边向学生传艺。同年调到洛阳市豫剧二团工作,一直到他1978年去世,在洛阳度过他人生最后岁月。在洛阳期间,他与阎立品、徐风云、王二顺同台演出过《游龟山》、《闹阎府》、《碧玉簪》、《盘夫索夫》、《杨金花》等戏,在演出中深受观众好评。他与徐风云、马元风联袂演出的古装喜剧《三拜花堂》,他把张华这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这出戏也成了洛阳豫剧二团的保留剧目。

常宝福演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无论大小角色,他都演得十分出色,就是扮演一个“小报子”,也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1965年,常宝福退休,1978年阖然谢世。(上述文字来自张金宝根据李启聪口述整理)

李斯忠、王文才、常保福是豫剧花脸的三位元老,可惜王文才的录音资料甚少,常保福的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另外,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上,李斯忠、韦玉庆(1914——1990)、渠永杰(1917——1988)和王在岭(1923——1984)四人,都获得(黑头)一等奖,后三位留下的录音也少的可怜,关于他们的简介就不粘贴了。

(三)豫剧花脸戏欣赏

当今豫剧舞台上,唱的好的演员基本上都是李派弟子及传人。下面请欣赏我选出的六个花脸片段,其中有两个是不常见的。如此选戏,在于视频基本包含了豫剧花脸各个行当。

1、豫剧《忠烈千秋》呼延庆上坟—赵春生

赵春生是原来省豫剧一团武生演员(后改导演,现已故),赵义庭的儿子,曾在樊粹庭的西安儿童剧团学戏,演出过《孙悟空大闹花灯》等武打戏。这出《呼延庆上坟》是他们父子联合导演的,这出戏可见我博客中“置顶”。

下面9分钟的片段,是呼延庆同他的结拜弟兄孟强和焦玉,趁清明节到汴京为呼家肉丘坟扫墓的情节,惹来了官兵的追捕。他慌不择路,后来跑进了天波杨府。呼延庆跑到天波府,自然引起杨家的搭救。

戏中呼延庆当时年纪还小,无疑也应该列入花脸行当。但能不能算大红脸,我看是可以的。因为他在戏中多次出场,戏份较重。而孟强和焦玉都列入不到大红脸,甚至二花脸也比较勉强。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LshEoXpmXXw/&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2、豫剧《忠烈千秋》包拯出场—李斯忠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2/v/k4FXg3iMvds/&resourceId=71671469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3、豫剧经典《包公探阴山》-演唱的是耳熟能详的老唱段

4、视频: 兰力《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出府门”唱段表现的是架子花脸的演唱与工架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9" src="http://player.youku.co2/player.php/sid/XODg5ODU5NTI=/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5、视频: 豫剧《探阴山》 展示了“二花脸”幽默风趣的一面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9" src="http://player.youku.co2/player.php/sid/XMTI2MjY4NTE5Mg==/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6、视频: 豫剧黑脸张钰东《文王访贤》(他是李斯忠再传弟子)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9" src="http://player.youku.co2/player.php/sid/XODkwODk2NzI=/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