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协、羊城晚报社主办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评选活动揭晓,我市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成功当选五十家之一。在广东汉剧界,提起梁素珍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梁素珍从艺五十多年来,曾在《昭君出塞》、《梁四珍与赵玉粦》等七十多个剧目中担纲主演,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曾作为劳模参加全国群英会,是连续几届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剧协副主席,后又出任广东汉剧院院长。

近日,记者在梁素珍女士家中采访了她。手捧着奖座与证书,梁素珍两眼噙满了泪水,她说:“这突如其来的荣誉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想不到从艺术战线上退下来那么多年,依然有那么多组织、领导和观众关心着我。感谢党,感谢一贯支持我的观众们!”

手捧“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奖座的梁素珍满是惊喜与感动。

青纱舞美虏获少女心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梅县松口镇。台上,飘来悠扬的丝竹之声。一个丽影身着月白色罗衫,青缎长裙,外拢碧色轻纱,如镜湖泛轻漪一般迎风飞扬。继而,她水袖飞扬,翩然旋转,仿佛那月下淡淡飘动的浮云。台下,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瞪着一双大眼睛,两手托着下巴,看得出神。这个女孩便是梁素珍,汉剧独特的舞美和唱腔在她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1938年,梁素珍出生于“山歌之乡”梅县松口镇一个书香之家。自小就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当时常有汉剧社团到松口演出,她看了一次后,便深深地迷上了,萌动了报考剧团的念头。1952年冬,又有一个梅县的汉剧团来松口表演,大胆的梁素珍写了一张简短的字条给剧团,说:“我非常羡慕你们的表演,你们的汉剧十分好看好听,我想学,想做演员。”

后生可畏的勇气加上天生丽质和清润的嗓音,梁素珍敲开了剧团的大门。但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按当时的观念,女孩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而且刚解放不久,演戏总被认为是下九流的。家人甚至说:“我们家是书香门第,怎么可以出一个戏子!”然而,家人的反对并没能扼杀掉梁素珍对汉剧的痴迷,第二天她便偷偷溜出家门去找剧团。然而却被告知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

才敞开一天的剧团大门就这样关上了。不久,一心想着唱戏的梁素珍偷偷跟着舅舅来到了福建一个木偶剧团学唱戏。在木偶剧团的一年多时间里,梁素珍感到彷徨迷惘。木偶剧团毕竟与想象中的汉剧表演相差甚远,心中难以割舍的汉剧情结让她决定重新报考汉剧社团。1954年,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梁素珍考上了梅县艺光汉剧团。

少女勤学苦练成名角

初到剧团,梁素珍便拜团里的名旦钟熙懿老师为师,得到严师悉心的指导,并被分配学习《西施》的二号女主角郑旦以及其他角色。但由于那几出戏是团里新排的戏,故钟老师只能在基础技艺方面给予指导,而对角色的把握、角色神韵的诠释则完全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当时梁素珍在剧团里还要负责打杂和撕票等勤务工作,很少有时间练习。她不甘心就此埋没,便总是趁着撕票的间隙,偷偷瞄台上的表演。遇到前辈演的郑旦的角色出场,她更是侧着头认真观察,不漏下一招一式。早上天蒙蒙亮就起来吊嗓子,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就凭着记忆练习舞姿,晚上睡觉前还要认真回忆一遍,总结经验。凭着聪慧与勤奋,梁素珍不到半个月就将郑旦的表演练得炉火纯青。

不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梁素珍便自动向团长请缨,要求表演郑旦。团长惊讶地望着她,最终同意她上台。第一次上台的梁素珍一点经验也没有,连妆也不会化,幸而有个小生帮她。在台下仍紧张得手心冒汗的她一到台上却马上进入了角色,一场吴王宴上郑旦与西施舞剑的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见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更平添了她几分自信。

1956年冬,梅县艺光汉剧团和大埔民声汉剧团合并,成立了广东省汉剧团(广东汉剧院的前身)。梁素珍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得到了汉剧泰斗黄桂珠的精心指点,表演艺术及唱功突飞猛进。短短几年,主演了《盘夫》、《丛台别》、《血掌印》等经典戏目,成为广东汉剧团年轻一代的主角、剧院四大台柱之一。

1957年5月,广东汉剧界迎来了最高荣誉——进京汇演。年仅19岁的梁素珍作为汉剧的随团演员,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当伟人的大手握住她稚嫩的小手的那一刻,梁素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至今回忆起仍泪眼婆娑。

独具个性成一代名家

技艺的成熟和风格的独特逐渐奠定了梁素珍在广东汉剧院领军人的地位。在表演中,她不断探索汉剧艺术的奥妙,这种探索也随着表演技巧的不断成熟而愈加深刻。有评论说:“梁素珍对汉剧表演艺术的创新,还表现在她在表演广东汉剧院的传统剧目上,敢于超越前人的可贵意识。”

1983年,剧团赴新加坡演出。新加坡主办方要求带上像《齐王求将》这样有武打戏的剧目。《齐》剧是广东汉剧的传统戏,但因剧团的武打比较薄弱,所以过去都是扬长避短,武打场面都只是勉强走过场。为满足对方的要求,同时也是挑战自我,梁素珍改变以往套路,苦练武打戏。梁素珍饰演剧中的主将钟离春。排练场很落后,空间很小,不得已,只好到院子里排练。那时正是盛夏,45岁的她常常顶着炎炎烈日,披盔戴甲、苦练武艺。每次下来都是汗流浃背、手肿脚麻。功夫不负有心人,梁素珍终于练出精湛的武打戏。在新加坡国家剧场首场上演之后,十分轰动,当地报纸争相报道,后来剧场几乎场场满座。

梁素珍独具个性的表演艺术让她成为广东汉剧表演艺术一代名家。她独特的汉剧表演技法更被汉剧界誉为广东汉剧的新流派——梁派。

梁素珍已于1999年从广东汉剧第二代“掌门人”的岗位上告老退休了。不过,退休多年的她并没有因为退休而远离汉剧。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具有远大目光的梁素珍就着手培养广东汉剧院新一代的表演人才,成功培养出李仙花、杨秀薇这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之后又培养出屡在广东省技艺竞赛中获得金奖的陈小平、李焕霞。现在她虽年岁已高,但仍不遗余力地在市艺术学校的汉剧幼苗班担任老师,努力为汉剧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