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徐伯涛介绍,上海有个小青年叫陶一铭,特别痴迷沪剧滩簧老戏。请来报社一聊,果不虚言。
陶一铭从小喜欢家乡戏,刚进幼儿园时,曾当着老师的面演唱过《阿必大》中雌老虎的一段。17岁那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有着“申曲皇后”美誉的沪剧表演艺术家王雅琴。在老师介绍下,小陶又成了沪剧界年逾九旬的老前辈、圈内尊称“小孃孃”的杨美梅身边年龄最小的学生。杨美梅喜爱小陶,凭记忆手抄了沪剧骨子老戏《小分理》的唱词给他。
利用沪剧前辈星期日茶会的机会,小陶从新镇江、桂林公园到绿杨村,风雨无阻,结交了不少老先生。龚福生生前不顾年老多病,手把手教他《拔兰花》《双落发》《籴粜》等老戏,并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鼓板送给他。八旬高龄的许龙龙家住七宝,却在下雨天陪他外出走访。夏福麟、陈爱莲、桑玉梅、赵春芳、俞麟童、筱正武等前辈,现在虽已辞世,但都曾兴致勃勃地给小陶讲沪剧典故、流派传承以及剧坛内外的轶闻趣事,留下了珍贵的沪剧资料。
为了深入了解沪剧从山歌、花鼓、滩簧、申曲一路走来的历史,小陶多年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观摩高台演出,寻觅走访老艺人,为他们录音,精心收集整理老唱本老戏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清了沪剧形成发展的脉络,编辑了沪剧艺人名册,详细记录了1949年前1300多位艺人的年龄、籍贯、师承、从艺经历。
多年来,小陶还收藏了包括姚素珍、丁少兰、丁婉娥等在内的大量沪剧老唱片和老照片,像1911年前后百代出版的何兰卿、施兰亭演唱的本滩唱片《庵堂相会》《倒十郎》,对研究沪剧音乐和唱腔发展演变非常重要。这些收藏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邵滨孙先生从艺70周年纪念演出播放了上世纪30年代邵老的《唐寿哭少爷》,还有映入观众眼帘的第一张17岁时生活照,都是由小陶所提供,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有。(端木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