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贵妃醉酒》原腔融入歌剧、舞蹈、交响手法

信报讯 京剧的一桌一椅时代面临新的改革,是否走一条中西合璧的路子才能让京剧辉煌起来?4月15-18日“阿里斯顿之夜”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高票房,也许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大唐贵妃》除了有梅葆玖、张学津、王珮瑜、张达发等强大的演员阵容之外,“中西合璧”的包装形式应该说是一个亮点。
据了解,在唱腔上,《大唐贵妃》保留了十二段梅兰芳《贵妃醉酒》的原腔,同时新写了三十余段唱腔唱词。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歌剧、舞蹈、交响等其他艺术手法。七十多名歌剧演员的演唱队伍和庞大的交响乐队极富现代气息。在主要演员大段唱腔的尾部,时常加入歌剧的合唱。舞蹈在这出戏中也被表现得淋漓酣畅,不仅有许多优美的群舞,贵妃一角也融入许多舞蹈动作,再充分利用大剧院的先进设备、高科技的舞美手段,虚实结合,整个气势把史诗剧的意境、气派和传奇剧的情节、审美熔于一炉。
对于这样的“包装”形式,郭小男导演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这些“非京剧”元素,都是为京剧服务的:交响乐,是为了增强京剧音乐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美声合唱,是乐器的延伸;恢弘舞台,表现的是盛唐气象,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衬托的是贵妃的国色天香。之所以要这些非京剧元素,是为了让不熟悉京剧的观众由浅入深地认识京剧。如主题曲《梨花颂》,旋律优美、琅琅上口,许多人走出剧场已能哼唱;其实这个曲调是由《贵妃醉酒》化来的,人们熟悉了这个调子,渐渐就能欣赏《贵妃醉酒》,欣赏[四平调]了。
如果说中西合璧的包装形式是“京剧创新”的一个方面,那么这部戏的运作方式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一个“实验”。据介绍,《大唐贵妃》打破了“一团一戏”的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由媒体来运作,根据艺术的需要,组织起南北七个院团进行“大兵团协同作战”。这种跨院团、跨剧种、跨地域的三“跨”组合,能根据具体的艺术要求,动用多种手段优选人才,打造精品的架构,与此同时,企业与演出市场的结合,也许正是经营中国文化市场的必由之路。(记者 陈汉辞)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