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京剧的上口字、尖团字取消后(且不谈有否可能)京剧就京音化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京音化关键是字调能否京音化的问题。假如声、韵、调全部京音化了,京剧是不是还是本来意义的京剧?

本贴由常一票于2001年8月29日16:08:37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取消“上口字”“尖团字”,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

京剧难啊,光这“上口字”“尖团字”就难倒了一大批南北人士!您的演唱再有感情,您的嗓音再高再亮再厚再美,您的板眼再准尺寸再稳,——可您的某个“上口字”或“尖团字”没发准,就会遭来白眼,引来嗤鼻,行家们善意地让你先回家整明白了再来。

唉,其实以标准普通话来演唱,对京剧的损伤程度不会很大,而对于初学者爱好者广大戏迷来说实实在在是个福音。

赵燕侠唱的“亲儿的脸吻儿的腮....”没用“上口字”“尖团字”,不也博得广大戏迷观众热烈赞许吗?

本贴由Lucky于2001年8月29日15:35:01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京剧去掉了上口和尖团这些中州韵的东西,还有湖广音的四声框架呢

与京音还是有很大差别。但是我们如果保留上口尖团抛弃湖广音,那么唱腔和念白立马变京音,出评剧味儿。可见四声才是京剧避免京音首先应该坚持的!而现在新编的戏恰恰抛弃了湖广音,听着都有评剧或者曲剧味道。

本贴由潇潇于2001年8月30日23:10:17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实际上我是在发起讨论京剧京音化的底线问题

我认办,必须弄清什么叫京剧京音化。取消了上口、尖团只是京音化的一小步,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四声声调,京音化的最终有没有取消中州韵、湖广音调性、调值,而一律采用京音调值的可能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京剧就不是京剧了。

本贴由常一票于2001年8月31日16:16:31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可以有所改革,一成不变其实不是京剧

京剧能有今日,实在是不断吸收融化改革创新的结果,顺应时代,顺应民情,使己立于不败之地。

伴奏乐器的革新就很说明问题,——加了京二,加了铙钹,京胡尺寸变大,“取缔”了“阴阳弦”,引入中阮大阮......使得音色越来越美,顺应了观众听众的耳音。

21世纪的新一代观众听众,对“上口字”“尖团字”等的改革,也一定会抱着欢迎的态度。举手拥护的。我们这些老朽既然不避上网啊,OICQ啊这些新鲜事物,对于京剧的合理改良,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

一成不变其实不是京剧。

本贴由大侠于2001年8月31日15:14:49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我有一种感觉或体会......

京剧中的上口字或尖团字,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得原来比较拗口的字变得便于发音了,而此意义则远远大于所谓的“京剧的意义”(恕爱净愚蠢,不解其意)。单论花脸唱腔,裘先生在上口字和尖团字方面做了打量的改革,就是各位所提的“京音化”,然而并没有因此而感觉不合适。所以说关键还是所编唱词在四声方面应尽量符合京剧的板腔调式的规律。于是,听觉上有抑扬顿挫或达到使其“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光滑和有序,就是好唱段。而主旋律不违背京剧板腔原则,二簧是二簧,西皮是西皮,我想不至于会变成其他剧种的。

但是学唱传统戏则另当别论。因为唱词、唱腔已定,这是无法改变的。若不按老规矩走,那就会出问题。有道是嗓子好、调门好、腔也圆,就是有个别几个字在尖团字方面或上口方面不合适,那就会有人提议你回家再多听听录音了。

以上内容纯为个人感觉,无任何根据,还请各位朋友指教!

本贴由爱净于2001年8月31日12:09:04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谢谢!讲得非常好,使我顿开茅塞。

京剧京音化是客观的趋势,但必须遵循京剧音韵和词腔协调的规则,决不能急于求成。但我总觉得京剧之所以有丰富的旋律变化,其原因之一,在于有京、湖、中声调体系化的丰富变化在支撑,如果声、韵、调全部京音化(用普通话),京剧还能有那么丰富的旋律吗?京剧还是京剧吗?请教!

本贴由常一票于2001年9月02日08:44:54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论取消“尖字”云云,十分不解

看了首页的帖子,论取消“尖字”云云,十分不解 1、尖团字的存在妨碍、阻挠了京剧的发展吗?京剧百余年的历史可以证明尖团字的“清白”;

2、取消尖团字,京剧就能振兴吗?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对尖团那么气不愤?赵燕侠一口团字有人学吗?“小乖乖”是因为田汉的词和李慕良的曲太好了呀!

3、尖团字很难学就要取消吗?凡事总有规矩,当然规则也允许修改,但必要的、基础性的规则还是需要的,就象体育比赛一样,你不同意,只能自己负责。其实日积月累,掌握尖团只是比工夫的。

4、为什么我们不能理直气壮地用尖团字来要求?如今的演员嘴里跑野马的太多了,连象程派这样十分重视“嘴里”的流派传人也都不知所云,这就是要求降低的结果。

京剧如果照此下去,今日偷梁,明日换柱,到后来要想扶京剧大厦之既倒也不可能了。

本贴由歪打于2001年9月02日09:22:4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慎言改革!

某些所谓改革似乎已经成了不研究传统、随心所欲的挡箭牌。曾有本票房一武生票友,屡次要与某合作《截江夺斗》,一说戏,他便说:这一下我没有的要改!那一下我又没有了,要改!七改八改,已经面目全非了。如今的“改革”有类与此!

浙江京昆剧院前月花费百万巨资排了一出“东坡宴”,其实它的正式剧名叫《关于疏浚西湖及多方面集资的报告》。至于他的演出已经到了让人“无话可说”的地步了,就象一件衣服,有一、二个洞,还可以补,要是浑身上下都是洞,要么是时尚,要么只好扔了。但编剧、导演、剧院上下却无不以“改革”自命,似乎对京剧做了多大的贡献。“改革”后的京剧剧名都要玩这样的噱头,也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好象只要是改革了就进步了,这与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有什么区别?

说到尖团字的问题,现在的讨论标准是实用的,而不是艺术的。没有任何可信的调查可以支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京剧是因为京剧的尖团字,或者认为要使京剧得到发展就必须取消尖团字,我们的研究从自己的接受程度出发就不可能是客观的。京剧唱、念的韵律美其中也有尖团字的功劳,尤其是念白,尖团字更见手段,不然就不会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经典古训。

京剧是一个宝库,我们的权利是为这个宝库添砖加瓦,而不是拆房子卖地。

本贴由歪打于2001年9月02日14:56:58在〖文苑京剧社〗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