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的一位外国朋友问我,是不是京剧只有《三岔口》、《闹天宫》这几出戏?我说不是。他问我京剧有多少出戏?我答不上来,因为我没看到过完整的京剧戏目表。但我从某书上听说有几千出,可我不太信,就按《京剧大观》上列的,回答他有五百多出。近日,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嗨!我买了一套“音配像”,有三百五十多出戏。我更正他,可不能说有三百多出,因为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同戏不同场”,比如《三堂会审》就有五、六个版本,那可是同一出戏啊。他想了想,叹了口气说:京剧失传的剧目太多了,现在演出的就那么几场,我知道马大师(指马连良)会二百多出,据说是主配角都能演。现今的名角会几十出就不多见。
我后来想想,还真是这样。无论电视里还是舞台上,所演的戏实是频乏。很多流派的经典都以久不见天日了。前不久与戏校的老师聊天,他觉得有必要请现在世的老一辈的艺术家整理一批不常演的戏教给青年演员,因为实授和照着模仿觉不是一样的。作为戏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舞台上的剧目过于单调了,我们不能总是靠看“配像”过日子。一些老戏有历史局限性,一些戏格调不高,这些不演也就罢了,可很多经典佳作都被束之高阁就不应该了。我举几个戏作例子,算是抛砖引玉,大家看看这些戏是不是该恢复。
先说老生戏,如《马鞍山》、《桑园会》、《白蟒台》、《捉放曹》、《定军山》、《阳平关》、《安居平五路》、《南阳关》、《三家店》、《桑园寄子》、《沙桥饯别》、《洪洋洞》、《盗魂铃》等。这些戏在舞台上没人演,可不能不说是好戏名剧。有的戏演来吃功夫,演员怕吃力不讨好,其实真演的到位,观众是欢迎的。我前些日子见青年演员高彤演《走雪山》、《马前泼水》、《春秋笔》都很好,让人印象深刻。还有杨少彭演的《珠帘寨》、《响马传》也不错。其实,青年演员恢复演出经典名剧是很讨好的,容易让人有印象,容易树立形象。当年于魁智把《打金砖》、《杨家将》拿出来演,曾多么哄动啊!
再说其他行当,旦角的《西施》、《鱼藻宫》、《虹霓关》、《汾河弯》、《樊江关》、《霍小玉》、《钗头凤》、《望儿楼》、《御碑亭》等。净角的《姚期》、《除三害》、《牧虎关》、《赛太岁》、《荆柯传》等。丑角的戏就更不必提了,尤其文丑的戏,几乎没有演。
从行当看,净、丑的看家戏演得太少,这和好演员少有关。 从流派看,老生的高、言、马、谭戏,旦角的王、荀、尚、筱戏,净角的郝(不指袁派)、侯、金戏,这些流派都是大派,有很多好戏,可却在舞台上演得不多。
丰富舞台剧目,恢复流派精品,我觉得是迫不及待的事。有的戏也许是能演的会演的,有大量的录相可以参考的,可若没有足够的舞台实践,怎么保证水准呢?我认为“音配像”是抢救传统戏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对于青年演员来说,任重而道远,一个京剧剧团,应至少能拿出近百出不同的好戏给观众,每年应有责任和义务复排一两出“冷戏”。一个受大家喜爱的中青年名角,不单要多会戏,还要演出来。不要总驾“轻”就“熟”,要能肯硬骨头。
衷心祝愿京剧剧目也能在当今舞台上百花齐放!
本贴由裘迷于2002年12月08日15:53:45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