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郭宝昌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Ⅰ、Ⅱ》,还有早些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都在“偷”用京剧的锣鼓点、唱腔念白、故事情节等,更添几分红火时,京剧人会不会也从现代化的手段里“偷”来些先进的元素,让年轻人也能彻底喜欢上京剧呢?且看除夕至初三在CCTV-11播出的4集贺岁京剧电视剧《瘦马御史》。
一般说来年轻人是不大爱看京剧的,可是前两天我们几个记者,在看4集贺岁京剧电视剧《瘦马御史》的样片时,大家评头论足,兴致很高,再加上旁边还有该剧的主演耿其昌,以及导演梁汉森时不时的穿插讲解,我们一致认为,拍成了电视剧的《瘦马御史》,跟舞台意义上的京剧已经很不一样了,比起同样描写清朝君臣戏的《梦断紫禁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戏也有着诸多看点,无论从它的现实意义(反腐倡廉)、表演形式(结合京剧与电视剧的特点)、资金投入(斥资100多万打造4集电视剧),相信《瘦马御史》都会得到不俗的收视成绩。
《瘦马御史》讲述的是清乾隆年间,一身清廉,常骑“瘦马”的监察“御史”钱沣,弹劾贪官山东巡抚国泰,布政史于易简,不畏强权,与和珅进行斗争,最终查出国库亏空案真相的历史故事。

耿其昌:演电视剧和舞台上的感觉很不一样

剧中的“瘦马御史”,由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耿其昌扮演。唱了几十年京剧的耿其昌,自言“这部戏我在舞台上已经演了一年了,真正改编成电视剧,感觉却是很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是太多了,比如舞台上的“瘦马”就是一根马鞭子,演电视却要真正骑上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得得”地跑;舞台上的髯口、水袖、勾脸,到了电视剧里就都取消了;舞台上用不停的抖手姿势来表示内心气愤之极,屏幕上谁要这么抖个不停就该被人骂“抽风”了;还有,舞台上演一场戏也就是两三个小时,拍电视有时会让演员真正置身于旷野中,在电闪雷鸣的布景中唱上一段,如果表演不到位那就连轴转唱上24个小时……
当然,唱了一辈子京剧的耿其昌,始终认为“唱、念、做、打是京剧的优势,我们不会扔掉自己的长处”,比如《瘦马御史》剧中加了很多锣鼓点,此外在化妆、动作还有表演风格上,都力求向京剧本体靠拢。———看过《大宅门》后耿其昌就深有感触,郭宝昌导演本身是个大戏迷,他喜欢让主要人物出场时伴着锣鼓点,非常提神。还有张艺谋排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也把京剧和芭蕾舞结合得非常好吗?难道说唱京剧的人来拍电视剧,反倒不敢用自己好的一面了?
谈到现在一些表演功底深厚的影视演员,耿其昌乐呵呵地说:“他们很多人原先就是唱京剧的呀!比如张丰毅、于荣光、王馥荔、刘蓓他们……”至于为什么这些人纷纷改了行,那当然是,“唱京剧很难出名,还要耐得住清贫,比起影视圈的一夜成名是差得远了!”

梁汉森:我拍的是全部实景中的京剧电视剧

让梁汉森来拍这部《瘦马御史》真是太合适不过了,用耿其昌、陈真治、王艳几位主演的话说就是“导演和我们之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梁汉森原先在中国戏曲学院,本来就是唱老生的,他懂戏,拍摄电视剧的经验又丰富,他拍的《谢瑶环》曾获得2000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二等奖。
戏曲演员因为习惯了舞台上的“卖力”表演,拍电视剧时往往不懂得“收敛”。毕竟“大舞台”和“小屏幕”有反差,屏幕与人们拉得特别近,特写近景镜头会将眉眼更加夸张。比如《瘦马御史》中的和珅,如果表演时挤眉弄眼,有些夸张,梁汉森就会让饰演和珅的陈真治来看回放镜头,让演员自己也感觉到“过了”。
以前的京剧电视剧更倾向于京剧的唱与电视剧的表演相结合,也就是通常说的“话剧加唱”。这次拍摄《瘦》剧,梁汉森借鉴了影视、话剧、舞蹈上一些好的东西,让京剧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诸多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在镜头的使用上,梁汉森特别强调电视剧的特写、近景,升降摇移的流动性使用,剧中的升降摇移镜头达到50%。梁汉森说自己导演的《瘦马御史》,拍的是清代人物戏,而摄影、灯光则要求现代意识,充分调动声、光、色的运用,大场面双机拍摄,使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得到最大范围的表现。所以展现给观众的《瘦马御史》,样式上“绝不是舞台艺术片,而是全部实景中拍摄的京剧电视剧”。
这样的拍摄,比起“走一个圆场代表行走千里,摆上龙套旗代表千军万马”的舞台戏,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当然,还有更多的资金。本剧大部分场景都在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拍摄,由中央电视台出资56万,昆明电视台出资50万,中国京剧院前期投入,缘成公司后期制作再投入至最后修改完成。我问梁导演,《瘦马御史》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经济效益,他付之一笑:“我拍的不是商业片,从来没想过要挣钱!我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年轻观众爱看京剧。” (甘文瑾)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