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京剧团原为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为支援边疆建设,繁荣和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国家文化部将该团全建制划归宁夏。如今50多年过去了,老四团的境况如何呢?

城市中心的“镇北堡”

2月2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银川市中心地段的宁夏京剧团,挂在大门一侧牌子上的“宁夏京剧团”几个字早已不再鲜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斑驳历史。
进入宁夏京剧团大院,除了与其相邻的一家高档小区漂亮挺拔的楼房提示着现在是新世纪外,目光所及尽是荒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占了大多数,所有的房屋均破败不堪,窗户大多数玻璃残破,有的甚至只用纸板挡一挡。京剧团书记办公室里的沙发,还是当年从北京带到宁夏的老古董。京剧团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参观了京剧团的排练厅和演出厅。在排练厅,记者看到几排缺胳膊少腿的板凳放在中央。原来这里既是排练厅也充当会议室,当日上午就在此地召开了京剧团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与外面初春的天气相比,排练厅里潮湿阴冷,似乎又返回了冬季。工作人员自嘲道:“我们这里都可以和镇北堡比一比了。如果要来我们这里拍50年代到80年代题材的电视剧,肯定都不用布景。”

曾逢盛世 花香全国

在京剧团办公室里,至今还悬挂着两幅上世纪六十年代京剧团成员和毛主席的合照。已经70多岁的退休老团长苏玉飞回忆往昔唏嘘不已。他告诉记者,过去京剧团的足迹不仅踏遍了全国,还曾出访几十个国家,受到国际艺术界同行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曾经,在阿尔及利亚,京剧团参加了“第姆卡德”民间艺术节的演出,艺术节主席特地为中国宁夏的京剧团举行招待会。虽然艺术节不评奖,但观众的热烈欢迎就是最高的奖赏。在突尼斯首都,他们参加了“第十三届迦太基国际民间艺术节”。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突尼斯主办的高水平艺术比赛,参加比赛的有苏联、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的20多个实力雄厚的艺术团。对手是强大的,来自偏僻小省份的宁夏京剧团能行吗?宁夏京剧团用京剧艺术的鲜明特色、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独具一格的演出技巧,把艺术节推向高潮。一位外国记者事后评论道:“想不到中国最偏远的省份会有如此出色的艺术。”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演出后,许多国家的观众对宁夏、对宁夏艺术已由陌生变为熟悉了。苏玉飞感叹,京剧团把宁夏宣传出去了,宁夏也在迅速发展,可京剧团自己却得不到发展。

经费拷问民族艺术

京剧团的一名演员曾对记者说,艺术就是美,是不含一点其他杂质的让人享受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就是要大笔的钱堆出来。
宁夏京剧团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既有老一辈全国著名演员余鉴,也有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的侄子谭建,以阵容坚实,行当齐全,剧目丰富,技艺精湛,作风严谨,勇于创新而享有盛誉。尤以功力深厚、娴熟的武戏见长于国内戏曲界。但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京剧团目前演员的平均年龄已经是42岁!
2004年12月,宁夏京剧团新排传统神话剧《闹龙宫》在第四界中国京剧艺术节载誉而归。武生演员苏京平扮演的孙悟空在台上上上下下地翻滚,把一个猴王演得活灵活现。来自国家文化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部门单位的老艺术家们观看后十分感慨:从全国来讲,能演猴戏的剧团已经不多了,宁夏京剧团远离京剧本土,在京剧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能保持北派猴的优秀表演技巧,十分难得。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位在台上身手矫健如同少年的美猴王已经48岁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宁夏京剧团先后培养了三批京剧艺术人才。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已成为剧团的业务骨干和艺术中坚。但由于经费原因,在2002年之前的17年中,京剧团一直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演员青黄不接现象严重。2002年,京剧团依靠政府支持开始招收学员,但刚过去三个学期,高昂的学费就使10个孩子放弃了。而京剧团2004年全年的演出收入只有区区5.1万元,演员月收入不足600元。

改革在艰难中前行

新上任的京剧团团长闫凤亮告诉记者,2004年,京剧团只有10来场有规模的演出。人员日趋老化,特别是专业人员老化、偏少,工作人员收入过低,这些都制约着京剧团的发展,而管理的落后、思想的落伍更是让京剧团无从发展。
京剧团的演员们仍然继承着老四团的精神,非常敬业。但也有些演员死守着只有演京剧才是京剧团的正路的陈旧观念,对进行其它艺术形式的尝试持排斥、抵触态度,轻则冷嘲热讽,重则横加指责。新《闹龙宫》将杂技与京剧结合后获得的成功,则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艺术门类的京剧,要将创排的剧目拿到市场上交换,获得利润,它就成为商品。但在目前的管理制度下,京剧并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闫团长提出,工作人员全年参加工作,圆满完成团部交给的工作任务,将发全部工资。做出这个承诺就相当于每年要多给员工发100万。可是就这样,阻力还是重重。
走出京剧团的时候,记者脑中忽然闪现了舞台上京剧演员那浓妆艳抹、娇艳欲滴的装扮。不知道今后在我们宁夏的这块土地上,那抹艳丽能否色彩依然?(记者:周一青 黄永锐)

(摘自 《宁夏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