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关栋天“第三次握手”

尚长荣说:“说实话,《贞观盛事》之后我原本想歇歇的,但《廉吏于成龙》又把我拉回了舞台,我真的拒绝不了,这是个挡不住的诱惑。”
在上海京剧院东平路排练厅,当今菊坛第一花脸名家尚长荣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聊起了正在排练的新编历史剧《廉吏于成龙》。

编导来自京津沪川

尚长荣入行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后本想把更多精力用在总结艺术经验和培养人才上。后来,朋友打电话给他和黎中城,“煽动”他们将王永泰的小说《清官于成龙》改编成京剧。看了小说,又查了历史资料,他就着迷了,被这位清代家喻户晓的廉吏所打动,按捺不住创作的激情与冲动。文化部和市领导知道后,也热情鼓励他上这台新戏。于是乎,他就骑“马”难下了。
谈起编剧班子,尚长荣格外兴奋:“这可是不多见的合作形式,你知道吗?《廉吏于成龙》共有四位编剧:戴英禄、梁波、黎中城和王涌石,分别来自京、津、沪三地。”从五一期间商量,到六月形成提纲框架,再到八月出初稿,随后改二稿、三稿,前后历时四个月。那么,三地的剧作家究竟是如何合作的呢?尚长荣说:“靠现代通讯工具:长途电话和‘伊妹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靠大家长期形成的艺术共识和友谊。”
之后,在宁波领取中国第一个戏剧梅花大奖时,尚长荣又“敲定”了新戏的导演:四川的谢平安。由谢平安执导的川剧《变脸》和京剧《华子良》,都获得了成功。如何在舞台再现于成龙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呢?大家最终将视线落在于成龙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一段生活经历,以此集中反映他体恤民情、安邦救难的情怀,同时折射出这位“天下第一廉吏”毕生所提倡和实践的为官之路。

与关栋天(关怀)“第三次握手”

走进《廉吏于成龙》剧组的,除了此次特邀的昆剧名丑刘异龙外,大多是尚长荣长期合作的“老搭档”。像著名老生演员关栋天(关怀),不仅与尚长荣一起排演了一批传统骨子老戏《将相和》《赠绨袍》《青梅煮酒论英雄》等,而且还在《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新编历史剧中担纲杨修与唐明皇,将“对手戏”演得严丝密缝、珠联璧合。另外像尤继舜、夏慧华夫妇,与老爷子也是三度携手。
说起主创人员的“第三次握手”,尚长荣颇为动情。饰于成龙之妻邢氏的夏慧华,在戏中仅出场一次,全部演唱不过十来分钟,而且是出现在离家十八载的于成龙接到家书后思念亲人的梦境之中。但夏慧华毫无怨言,毫不懈怠,整天“泡”在排练场里,不仅关心整台戏的进度与节奏,而且为演好这位朴实大度、善解人意的村妇,一句句地推敲唱词与念白,从纺线思夫、悲喜重逢,一直到勉励亲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反复琢磨。
尚长荣说,和夏慧华一样,全剧组人人都喜欢这台以德化人的好戏,都想尽早将这部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新作推上舞台。在排练中,收留孤儿、解救艺人、平反冤狱、夫妻相会等片断,使大家好几次感动得落泪。

于成龙俊扮不勾脸

定于12月12日在逸夫舞台亮相的《廉吏于成龙》与《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有什么不同呢?尚长荣表示,回避京剧习见的雍容华贵,力求朴实无华,让舞台多一点乡土气息。为此,他将让于成龙唱着山西风味的“卖菜歌”上下场,通过于成龙与康亲王斗美酒、敬清水等来表现他的幽默机智。人物造型上,既不同于曹操、魏征,也不同于李逵、张飞,全用京白,并采用俊扮,不挂髯口,不勾脸,也没有水袖。
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尚长荣今年62岁了。有意思的是,戏里的于成龙正好也是62岁。为了排演好这部劝世之作,这位四大名旦后人花甲“变法”不服老,凭着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及熟练驾驭“铜锤”“架子”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新角色的塑造中去,以深刻的内心体验、坚实的传统技法与现代的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力求把握角色情感的细微之处。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使尚长荣对京剧的前景更乐观了。他认为,民族戏曲当前要应对时代的挑战,首先要多演好戏,多出精品,更多地争取观众;而新编历史剧节奏明快,内容易懂,更易被青年接受。他坚信,只要在舞台坚持创新,民族戏曲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