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与周桓老师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八十周年的时候,每一个热爱党的人,都应该献上一份爱心,尽情讴歌。文艺工作者尤当发挥特长,利用文艺形式歌颂党,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八十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京、津两地的京剧工作者当仁不让,纷纷排演歌颂党的戏。中国京剧院演出了《江姐》、《油灯灯开花》;北京京剧院复排演出了《沙家浜》;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复排演出了《杜鹃山》。在排练演出中,从领导到演职员热情极高,演出效果也很令观众满意。天津市京剧院同样以这种热情,排出了新编的《华子良》,来北京演出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好评。
有机会看了《江姐》、《杜鹃山》、《华子良》三出戏。从整体上说,演出都是成功的。演员无论主演、助演都很称职,塑造出自己所扮演的剧中人。中国京剧院"程派"青年艺术家张火丁,以"程派"演江姐,表现出在各种情况下的从容镇定,顺应万变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气魄。先是忍下对彭松涛牺牲的满腔热泪,与双枪老太婆等人谈工作部署;再则是几度临危不惧,与凶恶的敌人周旋,并且以气势压倒对方;最后便是面对敌人的屠刀,在生死关头大义凛然痛斥敌人,指出他们的可悲前途,以绣红旗来展示革命即将胜利的前景。张火丁的唱、念,有激情满怀气势雄壮的,有抒情的;表演中,也是根据不同的乔装打扮,做出相应的举止,有时盛气凌人,有时委曲求全;表现江姐一革命者的身份对敌人时,则是以磅礴正气,压倒对方,体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从她的唱、念、表演中,看不到演"程派"传统戏的痕迹。战友京剧团以于兰、刘金泉分别扮演剧中的柯湘、雷刚两个不同类型的英雄人物。于兰的唱、念、表演中都展示出人物的激情满怀,使观众的头脑里反映出杨春霞扮演这个人物时的影子;刘金泉体现雷刚的豪迈与鲁莽也相当成功。天津京剧院把好角集中在这出新编戏里,无论场场有戏,而且唱、念、做、舞都繁重的华子良,还是戏并不太多的双枪老太婆、齐晓轩、成岗,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王平以"四功"准确地刻画华子良的"疯",他的唱既动听又高于内在的感情,做与舞发挥出传统表演的艺术美感,又符合人物的所需。特别是一番担子舞,吸取了传统戏中的义舞,用在此戏里别致、新颖,而吻合剧情。李莉扮演的双枪老太婆,虽然用的是旦行的假声,但是唱出人物的气势与激情。有的观众认为双枪老太婆既然是"老太婆",应该用大嗓唱。一则剧作者已交代,借这个人物的口说:"都叫我老太婆,其实我才四十来岁";二则使大嗓,一台戏全是一个声调,在听觉上不够理想。这里李莉的唱,正如叶盛兰先生在《白毛女》里扮大春,用小生"娃娃调"。再如杨乃彭扮的齐晓轩,邓沐伟扮的成岗,戏不多,唱也不多,却都唱出动人的声腔,感人的情绪。既听了新戏,又享受到传统唱腔的美。
如果从剧本上看,按目前情况,则《华子良》当是其中最佳者。首先,这是一出地地道道的新编戏,为京剧这个剧种增加了一个新剧目;而不是抓着已成名的戏不放,一次再次重复,犹如原地踏步,而且越踏越往后退。华子良,这个人物在原作《红岩》中着墨不多,这出戏的作者:卫中、赵大民二位,在原基础上缜密构思,写出了新情节、新内容,把这个人物树立成戏里的一号,而并不失原型。决非胡编滥造、狗尾续貂者可比。这是走的一条正路。《江姐》的缺憾在于沿用歌剧内容,不想歌剧与京剧不是同一种表达方法。歌剧,以唱为主,能抒情便可以;京剧虽然也可以以唱为主,如《龙凤阁》中的"大、探、二",如《六月雪》中的"坐监"等等,但必须唱出情节,唱出动作,还得配合以相应身段。京剧的唱词,必须上仄下平,平仄必须协调。连着唱三、四句平声或仄声,听起来便失去美感,演员唱着也会觉得别扭。马连良先生曾说:"《借东风》"借风"时,我唱"学天书玄妙法犹如反掌",唱着舒服,发音准确、行腔顺溜;改唱"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哪回我都唱不出"骧"字来,必唱成"想"字,而且不便行腔。"再则,按原歌剧,江姐的唱不易用"程腔"表达。尽管万瑞兴先生很善于设计"程腔",在《白蛇传》中"程腔"发挥得极好;可在这出戏里,设计出的唱腔便使许多观众共同感到"程味"不浓。其效果比给张火丁在《北国红姑娘》里的唱相差很多。另一弊病则是:没有紧密连贯的情节,不能给人以悬念。以京剧观众的眼光看,其中的江姐,无非是几处亮点,前后衔接不紧。尽管张火丁付出很多努力,由于剧本不给她作劲,这个人物并没有真正树立在观众心目中。战友京剧团复排的《杜鹃山》,是江青插手后的,"板"味极浓。从情节上看,是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中间人物,一个敌对人物的"八股"套数。而且英雄人物,总是畅行无阻;中间人物,总是犯错误;敌对人物,既极易暴露,且说什么都难起作用。戏里哪个内奸温其久,即使在"杜妈妈遇危难……,雷队长入虎口九死一生"的情况下,鼓动队员去营救,都难动队员之心;在这关键时刻,柯湘让大伙儿回帐篷待命,独自里唱一大段"乱云飞",大伙儿竟然接受。从音乐上听,每句唱之中不但有大乐队跟着添乱,每句唱之后都有"嘣嘣嘣"之声紧随。在那个狂呼乱叫"造反有理"、大打大砸大抢的年代,听起来由于与社会上步调一致,好象还不觉刺耳,尚能容忍。在如今这个年代,再听就觉得闹心得很。其实即使在那个年代,周总理也曾指出:"我们当前激情的东西太多了,抒情的也应该有"这样的话。东北两位相声演员,在"文革"后创演的那段,以"小淑云"为内容的相声,其中讽刺那时的"嘣嘣嘣",很得人心。没想到时隔不久"嘣嘣嘣"又卷土重来。
愚以为《江姐》这出戏,如果演得更好,剧作者应该走《华子良》的编写之路,抛开歌剧,重新编一出京剧的《江姐》。如果让张火丁来演,还要在内容上符合"程派"的特色。复排《杜鹃山》,应该排当年赵燕侠、裘盛戎演出的那个本子,柯湘仍为贺湘,雷刚仍为乌豆,不必当江青的俘虏,可能更符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瞧着更新颖、听着更舒服,演出效果会比现在的还强烈!
鸣谢周桓先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