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朔在《看上去很美》里说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他永远懂得比大人想象的多(这是那本书里我唯一记住的警句:)),但我还是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不大可能深刻地理解这种戏,何况还有时代背景的差异。 我说的不适合,是指演这出戏对穆宇在艺术的成长上没什么好处。看范秀轩主的贴子(见咚咚锵论坛精粹),穆宇是按麒派路子演的,又要极尽火爆,又要把握分寸不出人物规矩,这对孩子来说完全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神童,神童都只是相对而言。

我知道范秀是王佩瑜的发烧友,:)你可能要拿她来说事:这不是天才么?我也认为几年前的王是我所见到的最优秀的少年京剧演员,并且认为少年演员几乎不可能再超过这个水准了。王的技术问题确实解决得很好,但如果注意一下她上演的剧目,就会发现都是余杨的骨子老戏,这些戏里人物性格是与京剧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密切结合的,相对而言少年演员扮演这些戏里的人物容易做到"虽不中亦不远",因为都有程式规范在那里框着呢。(新搞一出剑阁闻铃,还几乎全是唱。)海派京剧就不一样了,演员在表演中发挥的余地比较大,而要唱好这种戏,就要"从心所欲不逾矩",小孩是不可能有这个火候的。比如你说插刀三次又滑出来,我可以想见是怎么做的,但想到一个小胖子来做这些就觉得滑稽。他是在刻模子,不过这模子刻坏了不像一句没唱好身段没到位,这是改不好的毛病(而且我觉得穆宇学马已经有毛病了)。王佩瑜不演这些戏,是她(和她的老师)的聪明。

艺术评价上有"过犹不及"的说法,是说过和不及一样都不可取。但我的欣赏态度是宁可"不及"万不能"过":不及只是让人遗憾,过是让人难受。刘曾复先生的新序种概括京派京剧的八个字我觉得好极了,特别是"含蓄""适度"的提法很有见地。而海派京剧在这方面是和京派背道而驰的,让孩子学这些,容易坏了坯子。

写到这里忽然发觉说的实际上是南麒北马不宜初学,余杨开蒙才是正道,这几天论坛上道统之争正聒噪得厉害,赶紧打住。:) 匆匆忙忙,言不及义,但愿说清楚了。

本贴由钟山于2001年3月11日23:26:24在脉搏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