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四班毕业公演未演先叹:支持昆剧能否落到实处
2001年,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位列第一,但日前发生的“昆四班”毕业公演须“自行购票”事件,还是让人感叹昆剧观众的流失和演出市场的萎缩!戏曲学院徐院长呼吁,托起昆剧演出市场还需社会大众一起努力。
毕业戏票自己包销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首批6名大专毕业生(俗称“昆四班”)日前在逸夫舞台毕业公演,校方要求学生每人“包销”300元戏票引起不满,几名学生推销不掉只能自己“吃进”。校方解释,这1800元只是给剧场象征性的“场租费”。之前不仅校方为这批毕业生联系了演出场地,且多年来上昆一直派名家言传身教,付出很多。另外,“自行购票可让毕业生了解观众,对他们今后有好处”。
名角拉票是常有的事
事实上,校方的举措更贴近戏曲演出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戏剧界,演员出资“回购”戏票的事情常有。一些院团的“生死存亡”甚至依赖名角的社会活动能力。日前上演的两出越剧大戏《青山红袍》和《赵氏孤儿》,都是在主角拉到一半以上赞助经费后才开始排练的。演花旦的谢璐说,20元的票子学校卖给他们10元一张,其实学校也是亏的。
振兴戏曲盼众人拾柴
票务、赞助之类的活儿,本应由票务公司或经纪公司承担。说到底,清淡的昆剧市场需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其国际地位才能真正“落实”。 (记者:朱光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