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多元化的文化潮流冲击下,传承戏曲艺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只有将振兴传统文化与广大青年结合起来,才能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动力。

位于北大三角地的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长期以来致力于“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的理念,成为中国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公认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典范。以传统戏曲而论,运行17年来,北大讲堂自觉承担起传播戏曲艺术的责任,上演了近700场传统戏曲,塑造了一批影响广泛的戏曲活动品牌,接待戏曲观众约70多万人次,不仅帮助北大师生全面领略了中华戏曲的多彩魅力;更以高校为中心辐射社会,为首都戏曲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历史传统转化为时代活力

蔡元培先生倡导“以美育代宗教”,并以扎实的学科建设和社团组织加以支撑。吴梅、许之衡先生开北大戏曲教育的先河。如今,从吴小如、楼宇烈、叶朗等学者对戏曲的研究和推崇,到京昆社、越剧社、豫剧社等学生社团对戏曲的自主研习,戏曲文化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北大讲堂从2000年运营伊始,就主动接纳了北大的戏曲传统,并在全国率先采用“高校剧场自主运行”模式,为北大师生提供了足不出户观百戏的舞台。按照市场规律,兼及高校剧场的特殊性,北大讲堂逐步探索出处理“台前”“幕后”“台下”三者关系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流程,让演出方、剧场、观众三方各得其所,形成管理服务的良性循环。遵循艺术规律,讲堂从运作之初就明确了“售票运行、概不赠票”的模式,保障进入剧场者都怀有对艺术的敬畏。

在讲堂与演出方的共同努力下,北大讲堂以高雅的演出环境、精致的服务理念、高素质的观众群体,深得广大戏迷和各大戏曲院团的喜爱。“到北大讲堂演戏”成为一流戏曲演出团体的共识,“到北大讲堂看戏”在校内外戏曲爱好者中间蔚然成风。

百花齐放展现艺术魅力

中华戏曲流派纷呈,争奇斗妍。17年来,北大讲堂引进了京剧、沪剧、豫剧、晋剧等多元化的民族艺术,无论是骨子老戏还是新编戏,无论是大剧种还是地方小戏,都能在北大舞台上绽放光彩,甚至同一部经典作品昆曲《牡丹亭》,也有白先勇主创“青春版”、江苏省昆“精华版”、皇家粮仓“厅堂版”、北方昆曲剧院版等异彩纷呈的不同版本,以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

京剧是国剧,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是北大讲堂常年开展合作的单位,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尚长荣是北大讲堂的常客。昆曲号称“百戏之祖”,北大讲堂曾经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创和推介提供了重要支持,2016年,讲堂主动配合白先勇先生在北大推动昆曲传承计划。自2006年起,讲堂与北方昆曲剧院联合推出“经典剧目进北大”,融讲座、演出、交流于一体,得到了广泛认可。至今已经举办的百余场小剧场昆曲演出,注重推介青年演员新秀,展示了昆曲艺术界的青春声音。

比较起来,高校师生对地方戏曲的认知和体验较为缺乏,讲堂十分注重拓宽师生欣赏眼界。2017年9月,讲堂举办“河南戏曲进校园——豫剧名家李树建北京大学演出活动”,上演了《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三部大戏,同时还与剧团共同策划举办艺术展览和艺术课堂,全面介绍豫剧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流传体系,助推了校园内外的“豫剧热”现象。

主动作为体现品牌实力

作为校园剧场,服务师生是北大讲堂的立身之本,然而要实现长远发展,树立文化品牌,敢于引领示范,就不能将视野局限在高校圈子中,而要积极参与到国内外演出行业的大环境中。2012年,北大讲堂倡导成立“海淀区演出联盟”,并成为联盟常务副主席理事单位,在每年的海淀区金秋演出季和新年演出季中起到积极作用,发挥出依托高校、辐射周边的独特优势。

作为著名高校的公共空间,讲堂也不能被动栖守简单的剧场概念,而要以剧场为平台将北大雄厚的人文资源和中外优异的文化产品结合起来,转换成独特的文化培植和涵育基地,营造独特的教育和体验氛围,打造深入人心的高端文化品牌。

2013年,讲堂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如是山房、石小梅戏曲工作室策划制作了立足长远的系列大型昆曲演出“春风上巳天——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北大演出季”,这一品牌活动五年来集合了石小梅、李鸿良、孔爱萍等众多优秀艺术家,上演了《桃花扇》《牡丹亭》《白罗衫》等多台精彩演出,同时开办了讲演结合、师生互动、研讨与修习结合的深度艺术课堂,成就了多年不谢幕的昆曲文化盛会。

北大讲堂文化品牌的经营和塑造,注重活动板块的主次分明,注重活动环节的互相依托,注重活动内容的层层递进,有效扩展了戏曲艺术效应的阐释和体验空间,增强了戏曲演出的附加值,拓展了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得到了北大师生的好评,还得到演出主办方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一切构成了北大讲堂作为戏曲活动空间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舞台上下众多的守望者,是戏曲的希望所在;让传统艺术走近更多的年轻观众,活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才是戏曲的未来。北大讲堂这一戏曲艺术推广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的征程上,将书写更精彩的时代华章!(刘寿安 张学研)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