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青春版《红梅记》之后,市西安高腔传习所时隔5个月再推一部婺剧大戏。这回的舞台,无关为情生死的旷世风月,而是直指战国乱世中的利益纷争,将流传了2000多年的“孙庞斗智”传奇,演绎得扣人心弦。

“有道无术兮,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兮,止于术……”5月14日22时,衢州学院大礼堂,伴随着马陵道上巅峰对决,宣告了婺剧《孙膑与庞涓》首演获得成功。观众雷鸣掌声的背后,不仅传递出对戏曲本身的褒扬,更是对西安高腔传习所在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后,谋变转型、勇压重担、探索精品姿态的肯定。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在一个娱乐至死,舞台上经常浮现轻飘作品的时代,我很高兴能在衢州看到这样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好戏。”婺剧《孙膑与庞涓》首演后的座谈会上,省文化厅原艺术处处长周冠均感慨,这场演出预示着衢州西安高腔传习所正东山再起。

市西安高腔传习所的前身系衢州市婺剧团,置于戏曲江河日下、流行娱乐至上的时代背景下,这家老剧团的压力显而易见。

国有文艺院团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后,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西安高腔”的传承保护单位,衢州市婺剧团被整体划转为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

“保护传承西安高腔自然是核心任务,但如何提高艺术水平,推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使传习所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当务之急。”市西安高腔传习所主任严洪福说。

干事创业激情随即迸发,新戏呼之欲出。2012年12月25日晚,首次亮相的青春版《红梅记》,让不少观众对古老戏曲西安高腔的印象为之大振。

戏曲复兴的众望所归

青春版《红梅记》,改编自明代剧作家周朝俊所著传奇《红梅记》。这是一曲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人鬼之恋,与民族大义、反权奸斗争交织在一起的悲壮凄婉之歌。

作为创新探索,市西安高腔传习所推出的《红梅记》,不仅大胆启用青年演员担纲主角,而且尝试改变传统戏曲舞台呈现艺术形式,令青春的美艳和高腔的古雅,相得益彰。

广受赞誉的青春版《红梅记》,迅速提振了西安高腔传习所演职员的信心,他们进而谋求更大的突破,婺剧《孙膑与庞涓》就此应运而生。

大手笔展现非凡实力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流传千古,这段材料本身很刚硬,表现难度大。”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评论家赵美成认为,选择《孙膑与庞涓》,体现了西安高腔传习所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

大戏要有大手笔,为让《孙膑与庞涓》获得最好的艺术呈现,西安高腔传习所引进了堪称豪华的制作班底,特邀多位知名的国家一级导演、作曲和舞美、唱腔设计加盟,浓墨重笔塑造战国风云中史诗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美哉壮哉的《孙膑与庞涓》,更离不开传习所演职员们的努力。为求剧本精益求精,传习所多次召开研讨会,问道专家。从正式开排到演出,不到3个月,演员们通宵达旦苦练内功,最终集中展示了衢州婺剧的非凡实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