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文体批评,建立在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其批评话语涉及戏曲本体论、戏曲特征论、戏曲音律论等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戏曲理论的成就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它虽然反映官方意志,不乏各种偏见,但对戏曲并非全无了解;而且,一些论述立论公允,考辨精微,卓有新建,于现代形态的戏曲批评和戏曲本体问题的研究深具意义。
【关 键 词】《四库全书总目》/戏曲文体/戏曲批评
【作者简介】徐燕琳(1971-),女,广西桂林人,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州 510642)。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1)01-0023-09
作为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以“敦崇风教,厘正典籍”①为去取宗旨,曲文一概不录,曲论类多存目或无视。但就是在《总目》有限的词曲评论中,我们发现,撰写者对戏曲并不是一概否定。他们的意见,甚至有不少地方需要引起重视。
一、《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本体论
《四库全书》之末,卷198-200(集部51-53)为词曲类。曲之类的末尾,即《总目》以及整个丛书之末,评论并部分收录了包括《中原音韵》、《雍熙乐府》等在内的一批曲书,较为集中地谈论了一些戏曲问题。从这个情况看,词曲的地位是相当尴尬的,曲则尤甚。
《总目》词曲类前言表明对词曲的基本意见:
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苑,同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琶记》俱入经籍类中,全失论撰之体裁,不可训也。②
这段话是三卷词曲类提要的总纲。它以“曲”为才华之士绮语相高之“文章”,区别于一般俳优的“技艺”(后者常常包括在我们今天所谓的“戏”的范围内),并认为:文章正宗是诗文,词已是文人末技,曲则尤甚,和“技艺”相当接近了。文人学士作曲乃“敝精神于无用”,“以士大夫而殚力于此,与伶官歌妓较短长,虽穷极窈眇,是亦不可以已乎。”词曲既“品”卑,曲更“格”下③,即便是如《西厢记》、《琵琶记》一类的曲文尚且不堪采入,何谈“经籍”?
文字似乎平常,问题其实不简单。
(一)古代类书对戏曲的归类
隋唐以后,随着戏曲的发展,关于戏曲的记载越来越多,对戏曲的判断和归类也从模糊趋向分明。这种情况也体现在各种类书的编纂中。编纂者对于戏曲活动、戏曲文本的归类,反映了他们的戏曲本体观念。
隋虞世南编撰《北堂书钞》卷82礼仪部“飨燕篇”记录了各种燕乐歌舞。卷89礼仪部“祭祀总下”记录了祭祀乐舞。卷92礼仪部有“挽歌”,包括“梁商倡乐终以薤露之歌”等记载。卷106、107、112“歌篇”、“舞篇”、“四夷”、“倡优”均隶乐部④。
唐代欧阳询等奉敕撰《艺文类聚》,卷19人部的“讴谣”记录了许多民歌。卷24人部“讽”记录了优孟衣冠、优旃讽秦二世漆城等故事。卷41-43为乐部“论乐”、“乐府”、“舞”、“歌”。其中“论乐”还记录了角抵戏、九宾乐、四夷乐等⑤。
唐徐坚《初学记》卷14礼部“飨燕”、“挽歌”记录了宴飨歌舞和丧家之乐的情况。卷15《乐部上》分雅乐、杂乐、四夷乐、歌、舞五部分。雅乐类甚至列入郑舞齐讴、羌笛胡笳等内容。杂乐类包括了郑声艳曲、楚巫宋溺、东山妓西巴唱、侏儒戏烂熳乐、百戏假面等⑥。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465人事部有讴、歌、谣,卷530礼仪部有傩。卷563-574乐部有雅乐、律吕、历代乐、鼓吹乐、四夷乐、宴乐、女乐、优倡、淫乐、歌、舞等部分。卷526礼仪部《祭礼下》和卷734、735方术部记录了巫歌巫舞、鼓舞等。卷755工艺部有角抵的记录⑦。
宋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卷109-111帝王部“宴享”有大量宫廷歌舞百戏记载,如“奏九部乐,内出舞人绳妓”、“歌太平、舞狮子”、“宣教坊乐,陈百戏俳优角抵”、“设奇技百戏”、“陈倡优烂熳之伎”等。又卷565-570为掌礼部“作乐”、“夷乐”,有各种歌舞音乐记录。卷741陪臣部“规讽”有优孟讽楚庄王葬马的故事。卷856总录部“知音”有伶伦、泠州鸠的记载。卷908总录部“工巧”有马钧作女乐舞象百戏木人的事迹,“杂伎”记录了以戏车为郎事文帝的卫琯⑧。
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目录卷20008-20028为“曲”,内容包括:曲名、铙歌、鼓吹曲、横吹曲、诗文、诗曲、词曲。卷20737-20757为“杂剧”,列举《西厢记》等各种杂剧名目101个。“戏”下,卷13960-13964为戏名、事韵,卷13965-13991为戏文,含戏文33种⑨。
明俞安期纂辑《唐类函》卷95礼仪部15有挽歌,卷97、98乐部2、3收入歌、舞、女乐、淫乐、倡优、杂戏、四夷乐。卷130人部10有“讴谣”。卷138人部18“讽有优孟的记载”⑩。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徵集“音乐”记载了许多歌舞,卷157“典礼”有春祈祭歌、春祈社歌等。卷169“技艺”有“伶人”、“优人”条,收入各种故事;亦有“杂剧”条,下列“跳剑走索”、“先造傀儡”、“吞刀吐火”等内容(11)。
清张英、王士禛等奉敕修纂《渊鉴类函》(康熙四十九年御定),卷185-188乐部有歌、舞、女乐、淫乐、倡优、杂戏、四裔乐等。其中“淫乐”部分引《续文献通考》谓:“宋元以来,教坊之乐有院本,有杂剧,有爨弄,有女舞,淫声奇器备矣。”“倡优”包括笑言合道、隐讽诙谐的优旃、黄繙绰、阿丑等,还记录了参军、假面、院本等的表演情况。“杂戏”则列入吞刀吐火、角抵缘竿、透剑门、弄木偶等。卷266人部25亦有“讴谣”(12)。
清陈梦雷编纂、雍正六年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卷235-242为乐府部,也记载了铙歌、公莫舞、拂舞等。卷243-256为词曲部,内容包括王灼《碧鸡漫志》等。博物汇编艺术典卷816-818为优伶部,有“唐崔令钦教坊记”、“元周密杂剧段数”等条目,以及名流、艺文等内容。卷805技戏部有影戏、舞轮、百戏等。另有傀儡部、娼妓部、巫觋部、蹴踘部、弄丸部等。经济汇编乐律典有律吕部、歌部、舞部、横吹部等(13)。
从上述情况看,综合艺术的特性,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令戏曲及其活动既见诸属于上层建筑的礼仪、乐等部,尤以入乐部为主,同时也散在各种人部、帝王部、陪臣部等日常记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明《永乐大典》类目同时出现“曲”、“杂剧”、“戏”,显示出对“戏”、“剧”与“曲”体有所区分的意识。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有乐府部、词曲部,艺术典有技戏部、傀儡部、娼妓部等,此外亦有乐律典。这种做法,说明编纂者对戏曲兼具文学性、音乐性以及舞台表演性的特点已有所了解,同时也是对戏曲文学成就的肯定。此或为《四库全书》戏曲体类思想的先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