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乾坤迎春秋,天下太平歌盛世。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文化,反映了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不懈追求。
在湖北省广水市有个叫徐店的小集镇,人们世代相袭以戏曲演绎人生,数百年不衰。当地人集资于清嘉庆四年(1799),在徐店古街建筑一砖木结构的戏楼。戏楼呈攒尖顶型,亭式木质结构,背面为砖砌墙壁,东西两端各有一间耳房,正面有斜坡场地,可容千余人听戏。是广水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
当地人崇尚文雅,在劳作之余自编自演古今剧目,以自娱自乐的形式为小镇居民提供精神食粮。每逢正月初一、十五,或是重大节日、红白喜事,当地“自助剧团”就自发地为主家“办热闹”,敲锣打鼓唱大戏;主家则请外地乡剧团来徐店戏楼唱戏比高低,那气氛、那排场就象谁家小子中了状元。唱戏时间短的二三日,长的十天半月,旧历年的正月则有长达一个多月的各种戏曲轮流上演,以至徐店成了方圆百里的戏剧展演场所。行里行外自发地为来自各地的剧团剧目打分,剧团均以登过徐店的戏楼为荣。
抗日战争期间,徐店戏楼不仅成为人们的娱乐休闲场所,也是凝聚人心的中心。这里成为党组织抗日、指挥战斗的指挥部,指挥群众对入侵日军进行各种破坏、打击活动。戏楼被日军当作眼中钉,意欲除之而后快,鬼子动用军车拖拉也未将戏楼拉倒。
今天,徐店的群众仍然保持了唱戏、品戏的秉性,一个义务演出的业余剧团只要一有空闲,三五同好相邀,请出珍藏的戏衣,扮上各色人马,锣鼓一敲,水袖一舞,一台古戏就把观众带到了已逝去的世界。令人惊奇的是当地多数大人小孩都能哼唱一二片断。当我们因摄影需要安排演出时,陪同人员换上戏装踏着碎步一板一眼地走上前台,那阵式真是令人叫绝,怕是专业演员的表演功夫也不过如此吧!
古戏楼完全保存至今,得益于爱戏的乡亲们全力保护,也得益于各届政府对戏楼进行修缮,对一直保留至今的“自助剧团”予以鼓励。“自助剧团”团员除日常劳作外也非常注意学习提高,只要有别的剧团在附近送戏下乡,必请同行来徐店戏楼演出,吸收新的艺术营养,以求把先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